医平台知识手册

臭梧桐

核准日期:2007年01月12日

收藏

药品名称:

臭梧桐

Chou Wu Tong

所属类别:

中药 >> 中药饮片 >> 祛风湿药 >> 祛风湿热药

古籍出处:

《本草图经》

基原:

为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的嫩枝和叶。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夏季尚未开花时采收,晒干。切段,生用。

药性:

辛、苦、甘,凉。归肝经。

应用:

1.风湿痹证
本品辛散苦燥,能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可单用,习与豨莶草配伍,如豨桐丸(《济世养生经验集》)。本品甘凉泄热,还可用治风湿热痹,酌配忍冬藤、秦艽、络石藤等同用。
2.风疹,湿疮
本品辛能散风,燥可除湿,治风疹等皮肤瘙痒、湿疮,可单用煎洗或外敷。
3.头痛眩晕
本品性凉入肝,能凉肝平肝,治肝阳偏亢,头痛眩晕者,可单用,或与豨莶草同用,或与钩藤、菊花、夏枯草等配伍。现常用于高血压病。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平肝。

用法用量:

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3g。外用,适量。用于高血压病不宜久煎。

古籍摘要:

1.《本草图经》:“治疟。”
2.《本草纲目拾遗》:“洗鹅掌风、一切疮疥;煎汤洗汗斑;湿火腿肿久不愈者,同菴闾子浸酒服。并能治一切风湿,止痔肿,煎酒服;治臁疮,捣烂作饼,加桐油贴。”

化学成分:

本品含海州常山黄酮苷,臭梧桐素A、B,海州常山苦素A、B,内消旋肌醇,刺槐素-7-双葡萄糖醛酸苷,洋丁香酚苷,植物血凝素及生物碱等。

药理作用:

臭梧桐煎剂及臭梧桐素B有镇痛作用,开花前较开花后的镇痛作用为强;煎剂及臭梧桐素A有镇静作用;其降血压作用以水浸剂与煎剂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