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平台知识手册

秦艽

核准日期:2007年1月28日

收藏

药品名称:

秦艽 药典

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 药典

Qin Jiao

所属类别:

中药 >> 中药饮片 >> 祛风湿药 >> 祛风湿热药

古籍出处:

《神农本草经》

基原:

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主产于陕西、甘肃、内蒙古、四川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黄色或灰黄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挫去黑皮,晒干。切片,生用。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状:

秦艽 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棕色或灰黄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黄色或棕黄色,木部黄色。气特异,味苦、微涩。
麻花艽 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直径可达7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网状孔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多呈枯朽状。
小秦艽 呈类圆锥形或类圆柱形,长8~15cm,直径0.2~1cm。表面棕黄色。主根通常1个,残存的茎基有纤维状叶鞘,下部多分枝。断面黄白色。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药性:

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应用:

1.风湿痹证
本品辛散苦泄,质偏润而不燥,为风药中之润剂。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无问寒热新久均可配伍应用。其性偏寒,兼有清热作用,故对热痹尤为适宜,多配防己、牡丹皮、络石藤、忍冬藤等;若配天麻、羌活、当归、川芎等,可治风寒湿痹,如秦艽天麻汤(《医学心悟》)。
2.中风不遂
本品既能祛风邪,舒筋络,又善“活血荣筋”,可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四肢拘急,舌强不语等,单用大量水煎服即能奏效。若与升麻、葛根、防风、芍药等配伍,可治中风口眼斜,言语不利,恶风恶寒者,如秦艽升麻汤(《卫生宝鉴》);与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同用,可治血虚中风者,如秦艽汤(《不知医必要》)。
3.骨蒸潮热,疳积发热
本品能退虚热,除骨蒸,亦为治虚热要药。治骨蒸日晡潮热,常与青蒿、地骨皮、知母等同用,如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若与人参、鳖甲、柴胡等配伍,可治肺痿骨蒸劳嗽,如秦艽扶羸汤(《杨氏家藏方》);治小儿疳积发热,多与薄荷、炙甘草相伍,如秦艽散(《小儿药证直诀》)。
4.湿热黄疸
本品苦以降泄,能清肝胆湿热而退黄。《海上集验方》即单用为末服;亦可与茵陈蒿、栀子、大黄等配伍,如山茵陈丸(《圣济总录》)。此外,本品尚能治痔疮、肿毒等。

功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用法用量:

煎服,3~9g。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利小便。”
2.《名医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3.《冯氏锦囊秘录》:“秦艽风药中之润剂,散药中之补剂,故养血有功。中风多用之者,取祛风活络,养血舒筋。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耳。”

化学成分:

本品含秦艽碱甲、乙、丙,龙胆苦苷,当药苦苷,褐煤酸,褐煤酸甲酯,栎瘿酸,α-香树脂醇,β-谷甾醇等。

药理作用:

秦艽具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作用;能抑制反射性肠液的分泌;能明显降低胸腺指数,有抗组胺作用;对病毒、细菌、真菌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秦艽碱甲能降低血压、升高血糖;龙胆苦苷能抑制CCl4所致转氨酶升高,具有抗肝炎作用。

不良反应:

曾有报道4例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口服秦艽碱甲100mg,1日3次,共4~13天,先后均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1例患者服100mg后感心悸及心率减缓,但很快恢复。

注释:

各地作秦艽药用的尚有:天山秦艽G.tianschanica Rupr.;西藏秦艽G.tibetica King ex Hook.f.;中亚秦艽G.kaufmanniana Regel et Schmalh.;管花秦艽G.siphonantha Maxim.ex Kusnez.;斜生秦艽G.decumbens 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