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准日期:2007年08月02日
槟榔 药典
SEMEN ARECAE 药典
Bing Lang
洗瘴丹;仁频;青仔;马金南;榔玉;橄榄子;大腹子;大腹槟榔;宾门药饯;宾门;槟榔子;槟榔玉;槟榔仁;白槟榔;
《名医别录》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海南、福建、云南、广西、台湾等地。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晒干。浸透切片或捣碎用。
槟榔 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薄片,阴干。
炒槟榔 取槟榔片,用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微黄色。
本品呈扁球形或圆锥形,高1.5~3.5cm,底部直径1.5~3cm。表面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中心有圆形凹陷的珠孔,其旁有1明显疤痕状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1.肠道寄生虫病
本品驱虫谱广,对绦虫、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等肠道寄生虫都有驱杀作用,并以泻下作用驱除虫体为其优点。用治绦虫证疗效最佳,可单用(《千金方》),亦可与木香同用,如圣功散(《证治准绳》),现代多与南瓜子同用,其杀绦虫疗效更佳;与使君子、苦楝皮同用,可治蛔虫病、蛲虫病;与乌梅、甘草配伍,可治姜片虫病。
2.食积气滞,泻痢后重
本品辛散苦泄,入胃肠经,善行胃肠之气,消积导滞,兼能缓泻通便。常与木香、青皮、大黄等同用,治疗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等证,如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与木香、黄连、芍药等同用,可治湿热泻痢,如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3.水肿,脚气肿痛
本品既能利水,又能行气,气行则助水运。常与商陆、泽泻、木通等同用,治疗水肿实证,二便不利,如疏凿饮子(《重订严氏济生方》);与木瓜、吴茱萸、陈皮等配伍,用治寒湿脚气肿痛,如鸡鸣散(《证治准绳》)。
4.疟疾
本品截疟,常与常山、草果等同用,如截疟七宝饮(《伤寒保命集》)。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煎服,3~10g。驱绦虫、姜片虫30~60g。生用力佳,炒用力缓;鲜者优于陈久者。
1.《名医别录》:“主消谷,逐水,除痰癖,杀三虫伏尸,疗寸白。”
2.《药性论》:“宣利五脏六腑壅滞,破坚满气,下水肿,治心痛,风血积聚。”
3.《本草纲目》:“治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息。疗诸疟,御瘴疠。”
含生物碱0.3%~0.6%,主要为槟榔碱,其余有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去甲基槟榔次碱,槟榔副碱,高槟榔碱,异去甲基槟榔次碱等,均与鞣酸结合而存在。又含脂肪油14%,其中脂肪酸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十四碳烯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等。尚含鞣质及槟榔红色素。
槟榔能使绦虫虫体引起弛缓性麻痹,触之则虫体伸长而不易断,故能把全虫驱出;槟榔碱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能使全虫各部都麻痹,对牛肉绦虫仅能使头节和未成熟节片麻痹;槟榔对蛲虫、蛔虫、钩虫、肝吸虫、血吸虫均有麻痹或驱杀作用;对皮肤真菌、流感病毒、幽门螺旋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槟榔碱有拟胆碱作用,兴奋胆碱受体,促进唾液、汗腺分泌,增加肠蠕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滴眼可使瞳孔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