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古代称为消渴病。
消渴病的基本病理是阴精亏损,燥热过度,而以阴虚为燥热之标。阴虚越多,燥热越盛,阴虚和燥热有因果关系。阴虚燥热常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因此,中医常以“三消”理论治疗糖尿病。处方用药主要是解决阴虚燥热的问题。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糖尿病的治疗应以疾病为中心,标本兼治,取中西之长,扬长避短,才能提高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
糖尿病是西医的医学术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称呼。中医认为,糖尿病与脾、胃、肾密切相关。中医常通过辩证分析来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无论是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都要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同时注意饮食,多吃粗粮和粗纤维,避免含糖量高的食物。建议患者适当运动,注意饮食,不要压力过大,不要熬夜,注意休息。
临床上没有严重的糖尿病概念。
正常血糖如空腹血糖低于6.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7.7mmol/L,空腹血糖高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高于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而空腹血糖大于16.6mmol/L或最高血糖大于19.3mmol/L,常称为重症高血糖,处理不当可能导致高血糖危象。临床血糖控制范围因人而异,年轻糖尿病患者要求空腹血糖不超过6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8mmol/L。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应不超过8mmol/L,餐后不超过10mmol/L。
中医不能很好地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是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或胰蛋白酶活性提高而引起代谢困难的慢性病,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遗传缺陷、自身免疫有关,目前与中医西医无关,只有糖尿病才能治疗,血糖减少可以及早预防,那么与食物、运动、药物一起可以严格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放弃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患者要有规律地治疗,不能轻易放弃食物、运动和药物,要经常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及时调整药物。
用中药治疗糖尿病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一定要配合运动:《诸病源候论》口渴患者先行120步,多人天宝,然后饮食,《外台秘要》吃完饭后走路,坐得稍微柔软一点,每餐吃完,出征散步,说明运动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完全一致。
2.重点控制情绪: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情绪有关,因此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保持情绪平稳、气血流通,有助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目前,消渴的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三型:
1.阴虚热盛:占11.89%,多见于阴虚,多见于热虚,多见于阳虚。以1~5年为最多,随病程的增加逐渐减少,最常见的是40-50岁,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2.气阴两虚型:76.52%,主要表现为气虚,阴虚兼有。病程在6~10年,以50-60岁为最常见,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发生率介于阴虚热盛与阴虚证之间。
3.阴阳两虚型:11.59%,主要表现为阳虚,同时表现为阴虚。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在15年以上,且随病程的增加而增加,55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