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回答共8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孙文贤
医师
湖北省武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腹泻病、肺炎、新生儿口炎
已帮助用户: 76759
问题分析: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
意见建议:是可以进行药物控制的,你的情况是需要坚持治疗的,选择合适的药物,从较低剂量起始,根据患者反应滴定。最主要的治疗药物是抗躁狂药碳酸锂
有用0
关注
谷印亮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贺钊卫生院中医科
一级甲等
擅长:头痛,中风,腰痛
已帮助用户: 269402
指导意见:你好,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治疗通常需要综合性的方法,不可单纯依靠抗抑郁药,进行正规的心理矫治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最好及时检查,对症治疗,看看心理医生。
有用0
关注
黄树菁
医师
威县七级中心卫生院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细菌性阴道病,盆腔积液
已帮助用户: 131127
指导意见:如果是长期比较严重的可能没法完全好但是减轻到不影响生活是肯定可以做到的,比较轻微的就没有太大问题,事实上如果不是很厉害是不影响正常生活的。
有用0
关注
朱福印
医师
威县章台中心卫生院外科
一级甲等
擅长:肾结石,早泄,椎间盘突出
已帮助用户: 261367
指导意见: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
有用0
关注
任立存
威县贺营乡赵庄卫生室儿科
一级丙等
擅长:中耳炎、鼻息肉、结膜炎
已帮助用户: 626588
指导意见:抑郁症的治疗方面不可忽视了心理调节,可配合吃些舒肝解郁的中药,例如可选择逍遥丸来综合治疗的。
有用0
张可斌
医师
精神科
擅长:擅长失眠、抑郁症、精神分裂、焦虑症、强迫症、植物神...
已帮助用户: 7139
问题分析: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意见建议:抑郁症是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患病后需要及时到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治,避免因为抑郁症的问题而给患者带来更大的损害,造成其他疾病的发生,影响正常生活的进行。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可以采取药物、心理、物理等综合性治疗的手法。不要单纯使用药物,平时要注意自身的调节,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饮食清淡,适度锻炼身体。
有用0
陈耀胜
医师
精神科
擅长:失眠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精神障碍等精神...
已帮助用户: 1
问题分析:治疗原则
①早期识别,早期治疗,足量足疗程治疗,全程治疗,可以减少急性期痛苦,改善远期预后。
②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和危机干预,以提高疗效,改善治疗依从性,预防自伤***,提高社会功能。
③长期治疗,双相障碍复发率很高,需要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
④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因需要家庭给予患者支持、帮助。
药物治疗
①以心境稳定剂治疗为主,心境稳定剂可以治疗和预防发作,在心境稳定剂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联合其他药物;
②及时监测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根据情况调整药物,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躁狂状态:首选一种心境稳定剂治疗,根基病情需要,及时联合用药,联合另一种心境稳定剂,或抗精神病药,或苯二氮卓类;
④抑郁状态:在心境稳定剂基础上谨慎使用抗抑郁剂,选择转躁作用小的抗抑郁剂,治疗中权衡利弊,避免躁狂和抑郁来回转换,拉莫三嗪、碳酸锂对治疗抑郁有效;
⑤混合状态:稳定情绪,使用丙戊酸盐,也可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⑥心境稳定剂:常用的有碳酸锂和抗抽搐剂两类,抗抽搐剂包括丙戊酸钠,丙戊酸镁,卡马西平,拉莫三嗪;
⑦抗精神病药:主要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奥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
⑧抗抑郁药:安非他酮,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再摄取抑制剂;
⑨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如苯二氮卓类(安定等)、丁螺环酮等。
心理治疗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上心理治疗。识别和改善患者不良的认知模式、情绪和行为模式,提供危机干预,调整婚姻家庭中不利的心理因素,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疾病知 识,以提高治疗疗效,提高社会适应性及改善社会功能,提高依从性、减少复发。治疗流派有支持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和短程精神分析治疗。
意见建议:初期是治疗的最佳时期,患者应及时到正规专科医院检查,针对治疗,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你可以先咨询wo.
有用0
关注
胡秀群
河北省威县第二医院妇产科
擅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 140274
指导意见:一般说来,这是属于心理问题,引起的原因可能与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以及自身性格行为有关,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自我调节抑制。若是症状比较严重,无法通过自我调节得到缓解,建议您亲自去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为宜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