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偏高说明参与内源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功能的缺乏,比如凝血分子3,7,10,2,1等缺乏时,就会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偏高,此外维生素缺乏症以及鼠药中毒者也会出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偏高的现象。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偏低,常见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比如高血脂的患者、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都会出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偏低的情况,往往代表机体已经发生或者很可能要发生各种血栓和栓塞性的疾病。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因为主要在肝脏合成,所以当肝功能受损时,会出现凝血酶原的升高,导致凝血时间的延长,从而引起出血、淤血等。
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反映肝脏凝血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程度的重要指标,与肝病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人凝血酶原时间—8.7)/(病人凝血酶原时间—8.7)X100,正常检测值范围是70%—百分百。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简称APTT,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剂和钙离子后,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正常,范围为31—43秒。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低,往往提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是高脂血症的,或者是恶性肿瘤的,同时伴有血小板升高,提示血栓形成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应该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或者是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性抗凝治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偏低的不是很多,因此要注意复查血凝,防止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