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发烧两天最高烧到四十度吃了

会员93984168 8月 已回复
连续发烧两天最高烧到四十度吃了泰诺和利巴韦林口服液和牛硫磺颗粒吃了药体温就降下来点人有点精神可过几个小时就又烧到39度了这是化验单能不能帮我看一下为什么总是反复发烧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郭勋 主治医师 大余县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急性胃肠炎,急性胃炎,胃肠道感染,十二指肠炎,幽门...
已帮助用户: 14944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小孩反复发热做血常规等细胞总数不高,正常小孩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是比例倒置的,主要考虑是病毒感染引起 。建议应继续抗病毒治疗。
有用0
关注
靳立晨 主治医师 夏津县中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心血管疾病 胸部疾病
已帮助用户: 8875
指导意见:患者检查白细胞正常,考虑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可以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热毒宁或痰热清
有用0
关注
孙利方 主治医师 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幼儿急疹,小儿贫血,毛细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已帮助用户: 850
指导意见:化验单问题不大,生后第一次发烧可能是幼儿急疹,发烧需要三天,热退疹出
有用0
关注
钟盛华 医师 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肺炎,肺脓肿,喘息样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急性呼吸...
已帮助用户: 44722
问题分析:发热是一种病理现象,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需要及早的行治疗。
意见建议:患者的情况考虑炎症感染引起,需要行药物进行治疗,而且要好好的休息,多喝温开水,定期复查了解情况。
有用0
相关问答

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看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是病毒感染,需要口服抗病毒药物,一般病毒感染大约需要5-7天的时间,超过38.5度,给予口服退热药物,配合物理降温的方式,用温水擦洗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处。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孩子发烧都是有原因的,而且目前的温度是39.5属于高热,吃了退烧药没有什么作用,需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儿科检查了,然后医院用药退烧,查血常规等找出发烧的原因进一步对因治疗才可以彻底治疗。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宝宝发烧超过39摄氏度是高烧。因为腋下的温度通常是以36~37摄氏度为正常体温,其次体温小于38摄氏度界定为低热,若在38摄氏度到38.9摄氏度属于中度发热,体温在39到41摄氏度属于高热,所以宝宝发烧超过39摄氏度是属于高烧,建议家长及时帮助宝宝进行物理降温,并谨遵医嘱使用药物改善发烧的情况,以免发烧持续时间较长,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发烧38不算高烧,属于是低烧的范围。发烧是指通过腋窝测温温度在37.3度以上,正常情况下,37.4度到38.3度之间称为低烧,38.3度到39.3度称为中热,超过39.3度才是高热。发烧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感冒病毒感染,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感冒的药物来治疗,具体的处理方式还需要针对病因来进行,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何洁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肺癌、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诊治。

体温三十七点五度属于低烧,属于低烧状态,如果孩子有咽部或扁桃体的红肿,这属于感冒;如果伴有咳嗽、咳痰,需要进一步检查,看是肺炎还是肺结核等情况。如果孩子没有其他任何症状,精神状态、饮食都比较好的话,这个温度就是正常的,也不需要忧心。有其他症状还需要结合症状来评估。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一般情况下,小孩的腋窝下温度超过39.2摄氏度时,就可以诊断为高烧。
临床上的高烧诊断标准为,腋窝下体温在39.2-41摄氏度,小孩出现高烧的状况时,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查明高烧的具体原因后,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给药途径。同时,可以给小孩适当吃一点退烧药物,也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帮助小孩退烧,以免引起惊厥和抽搐的现象,影响到小孩的发育。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