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它的正常范围在一千到三千亿每升,体内的血小板有自我更新的功能,首先是血小板的生成异常,也就是医生们所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其次是血小板的代谢异常,最后是血小板的分布异常。
引起老年人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原因。是产生了针对血小板的自身抗体,导致血小板在外周血中过多破坏,同时这种自身抗体也会破坏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导致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最终引起血小板数量的减少。老年人血小板减少以后就会出现出血的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内脏出血,可以出现呕血、黑便,严重者会引发颅内出血而导致死亡。
正常人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是10万-30万/mL,低于10万/mL就是血小板减少,高于40万/mL就是血小板增多。血小板是人体具有止血功能的血细胞,具有吸附、黏附、聚集、释放、收缩等生理功能,在人体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正常人外周血中血小板的数量是10万-30万/mL,低于10万/mL就是血小板减少,高于40万/mL就是血小板数量增多。血小板数量减少,可引起出血性的疾病,因为血小板是人体负责止血的血细胞,血小板数量少了,人体的止血功能就会发生障碍,容易引起出血。
老年人血管弹性不佳,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如果血小板低,发生出血的几率相对偏高,临床上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脾功能亢进等。如果老年人出现血小板减少,应该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血小板降低的原因,给予积极的治疗。
正常人的血小板应该是100-300*109,老年人的血小板也是在这样的一个范围。有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轻度的异常,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如果有明显的降低,那需要去血液科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