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几天的宝宝拉条状粘稠的大便

会员98193562 35岁 已回复
满月几天的宝宝拉条状粘稠的大便,四五天才有一次,喂妈咪爱2天了,还是没拉,应该怎么办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向荣 医师 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腹泻病,小儿感冒,小儿肺炎
已帮助用户: 405
指导意见:宝妈您好,宝宝是母乳喂养还是牛奶呢?妈咪爱是益生菌,调理肠道菌群,会比较慢点!
有用0
关注
施巧玲 副主任医师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三医院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小儿缺铁性贫血,水痘,幼儿急疹
已帮助用户: 77484
指导意见:妈咪爱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可以改善便秘、腹泻等现象的,宝宝如果没有其他不适,可继续服用并观察的。
有用0
关注
陶丽萍 主治医师 邢台冶金职工医院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腹泻病
已帮助用户: 65332
问题分析:应该是上火或者消化不良引起的便秘,需要及时调理,可以多喂水,奶粉喂养的话不要过稠
意见建议:可以服用益生菌调理一段时间肠胃,注意避免捂得过厚过热,按摩腹部促进排便
有用0
关注
胡红梅 主治医师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 二级
擅长:小儿脑瘫
已帮助用户: 24188
指导意见:你好,如果宝宝吃奶好精神好没有明显的哭闹,宝宝四五天大便一次,问题不大,建议暂时观察不用处理,最好让宝宝自主排便,给宝宝每天顺时针揉腹部,每天做婴儿操和抚触,促进宝宝大便排出,如果你同意我的建议,请你给我评价谢谢
有用0
相关问答

半个月的宝宝拉条状大便肯定是不正常的。母乳喂养的话,妈妈要注意一下饮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吃。奶粉喂养的话,一定要按说明冲调,不要太浓。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给宝宝按摩腹部。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正常的,宝宝一天拉一次大便就是正常的,你可以给宝宝多喝点水,不需要多担心,如果宝宝大便比较困难,可以给宝宝适当按摩一下腹部,药物暂时可以不吃,室内的温度不要太高,防止宝宝出汗过多也可以引起大便便秘的情况。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没满月宝宝几天不大便需要积极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如果没满月宝宝情绪良好,喂养正常,父母可以给孩子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使大便可以尽快排出,还可以刺激宝宝的肛门,使宝宝有排便的感觉,还可以给宝宝口服一些益生菌来调节肠道功能。
2.吃奶粉的宝宝会大便干燥。如果几天不大便,可以用开塞露来缓解。
3.如果没满月宝宝几天不大便,也不进食、不烦躁或不排气,父母需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排除肠梗阻或先天性巨结肠等肠道疾病。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宝宝拉墨绿色粘稠大便一般可以通过药物和物理的方式进行治疗。
宝宝拉墨绿色粘稠大便多是消化不良造成的,建议家长可以给宝宝吃一些妈咪爱,调节孩子的肠道。也可以给孩子的腹部进行顺时针按摩,一般可以缓解症状。同时也要注意室内温度是否适宜和空气的流通,合理安排宝宝作息时间,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
还要注意局部的保暖,可以防止孩子受凉,加重病情。饮食上注意少量多餐,也要给孩子多喝水,可以增强体内的新陈代谢。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满月宝宝总是拉泡沫状大便。考虑应该是消化不好受凉或者是奶里面的含糖量过高引起的。建议平时可以多给宝宝用热手捂肚子,或者顺时针的揉一揉。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尽量不要吃含糖量过高的食物,尽量少用凉水,不要吃生冷的食物。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满月的宝宝,如果是母乳喂养的情况下,每天大便次数可以达到5到6次,奶粉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每天不超过四次。但是具体次数个体差异比较大。只要宝宝的大便性状正常就没有问题。正常满月的宝宝大便性状为黄色或金黄色的黏糊便。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