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产侧切伤口多天能好,

会员90114013 35岁 已回复
顺产侧切伤口多天能好,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熊琦 主管护师 宜黄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二级甲等
擅长:真菌性外阴炎,滴虫阴道炎,盆腔积液卵巢囊肿,功能失...
已帮助用户: 938
问题分析:你好,侧切手术后切口一般五六天就会长好并拆线。顺产侧切伤口一定要好好地护理,不然很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危害产妇的健康
意见建议:建议:保持外阴清洁干躁,产后要多吃高纤食物,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鱼汤、猪蹄汤,不吃辛辣刺激和不易消化的食物等,以免发生便秘。拆线后几天内不要用力下蹲,坐位时身体重心偏向右侧。避免切口裂开。
有用0
关注
曾李 医师 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其他 二级乙等
擅长:真菌性外阴炎,滴虫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
已帮助用户: 1556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描述顺产侧切伤口一般在产后1周左右切口愈合,无疼痛感,
意见建议:建议:注意休息,注意外阴清洁卫生,注意阴道恶露情况~··
有用0
关注
张伟 医师 定州东留春卫生院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真菌性外阴炎,月经不调,多囊卵巢综合征
已帮助用户: 189049
问题分析:一般考虑产后在6周附近基本恢复,观察恶露是否干净较好的,观察是否腹痛的情况
意见建议:建议应该积极清洗,注意推迟性生活时间预防交叉感染的可能,配合高锰酸钾等清洗即可,但是避免熬夜较好的,注意少食生冷刺激性食物的,建议应该加强营养的,注意局部的卫生的同时注意复查
有用0
关注
程洋 医师 东邵渠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 一级乙等
擅长:滴虫性阴道炎,滴虫性外阴炎,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
已帮助用户: 3570
指导意见:你好,因为外阴部位血运很丰富,一般7到10天左右愈合,但是又因为这个地方与尿道和肛门距离较近易被污染所以容易造成延迟愈合,所以建议你可以用稀释的高锰酸钾清洗伤口,促进愈合。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来说,顺产侧切伤口两三天到一周内不痛。
会阴侧切手术后,伤口会出现疼痛,一般在两三天到一周内就会消失,也有可能在半个月内消失,具体要看会阴裂伤的严重程度和缝合线的吸收情况。如果缝合线吸收不良,会导致会阴疼痛持续很久,如果阴裂口的部位有感染,会导致愈合不良,也会导致侧切伤口的恢复,会有疼痛感。会阴部位要保持干净、干燥,如果伤口愈合不好,可以用红外光进行治疗,这样可以加快缝线的吸收。

张露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顺产侧切伤口七天就可以愈合。
如果产妇在生产时是顺产侧切,由由于会阴处血液循环较好,能在5~7天内愈合,在愈合期间一定要注重消毒杀菌,保持外阴透气。也可以通过使用红外线照射会阴,有促进血循环,缓解疼痛的作用,以便伤口恢复。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剧烈运动,注重局部卫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注重饮食清淡。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顺产侧切伤口一般一个月就会完全恢复正常。平时可以通过理疗,经常清理切口,睡觉时避免压迫患侧,练习骨盆底肌运动等促进切口愈合。在产后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外阴,以防伤口感染,定期使用碘伏换药,促进刀口的恢复。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阴道顺产如果胎儿分娩不是特别顺利,可以采取会阴侧切的方法加快产程,会阴侧切一个月左右才能恢复好。每天晚上可以拿兑水清洗伤口,促进伤口愈合。然后拿碘伏进行局部消毒。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外阴卫生。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会阴部分切口,如果没有感染,一般在产后7天左右,就不会有疼痛感。但是,如果刀口出现感染或愈合不良,疼痛时间会明显延长。产后一定要注意会阴卫生,高营养,高蛋白饮食,可以促进伤口愈合。不要长时间下蹲,这会影响刀刃的愈合。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是正常的,顺产侧切手术之后伤口愈合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刀口痒的症状,患病者伤口部位新生的血管以及神经长出了结缔组织,这些新生的血管以及神经非常稠密,大家挤在一起,神经很容易受到刺激,进而出现伤口痒的症状。而且我们神经再生相对来说较慢,多是在伤口愈合的后期再生。所以正常来,出现伤口发痒的症状,也就证明了患病者的伤口快要愈合了。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