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生13天,最近几天感觉他

会员98857814 1月 已回复
宝宝出生13天,最近几天感觉他精神特别好,早上9点左右醒了,吃奶后就一直不睡,中午也只睡一小会,下午就一直醒着,到晚上十点左右才会睡觉,中间吃奶间隔2,3个小时。不知道宝宝会不会睡得太少了,他不怎么哭闹,对宝宝有影响吗?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袁丽萍 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婴儿肝炎综合征,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症,小儿锌缺...
已帮助用户: 11844
问题分析:宝宝这种情况,需要注意有无腹胀,大便是否正常,如果宝宝有腹胀,需要经常给宝宝按摩腹部,其次宝宝睡觉的环境是否安静
意见建议:建议需要保证宝宝睡觉环境安静,其次需要保持宝宝大便通畅,只要宝宝吃奶正常,体重增加正常,就没有关系
有用0
关注
牛翠金 主治医师 滨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二级甲等
擅长:急性感染性喉炎,病毒性脑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毛细...
已帮助用户: 1518
指导意见: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都不一样,睡眠的情况也不一样,12-16个小时都是正常的。出生一周左右就可以补鱼肝油了。
有用0
关注
王群 副主任医师 肥矿集团陶阳煤矿职工医院儿科 二级
擅长: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病毒感染,营养不良,维生素...
已帮助用户: 1298
指导意见:你好,一般新生儿期宝宝的睡眠时间为18个小时左右,根据描述推算宝宝的睡眠时间不足18个小时,但宝宝吃奶正常,精神状态佳,应该没有不适感,与个体差异有关,另外适量补充维生素AD制剂(鱼肝油)促进体内钙离子的吸收,也可以改善睡眠。
有用0
相关问答

问题分析:你好,宝宝刚刚出生胃是平的,会有吐奶的情况,但是按你的描述宝宝吐奶比较厉害,这种情况就要排除一下宝宝是不是不舒服或者发育不良等等情况。
指导建议:宝宝精神状态、睡眠怎么样呢?建议你最好带宝宝去医院就诊给医生面诊看看。

廖文婷主治医师儿科桂阳妇幼保健院已帮助用户:2681
擅长:本人擅长妇科,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于2019年获得全科医生证,对全科的疾病治疗也比较熟悉。

宝宝出生20天出现黄疸属于正常情况。可能是母乳性黄疸,一般母乳性黄疸发生的就是比较晚,应该停一周的母乳,经过停一周的母乳就会消退的。然后在喂母乳就不会重复出现黄疸。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孩子因为疼痛不愿进食,不除外为口腔疾病或咽喉部疾病,如口腔溃疡,咽痛等。孩子可能前几天进食不节,引起胃胀,就是人们常说的积食,宝宝也不愿吃东西。可以到儿科就诊,看是哪种,根据结果治疗。另外建议每天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因为它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而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中很少含有维生素D,所以在婴儿出生15天后就建议每天补充。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如果两个月的宝宝得了脐疝,大多数随着年龄的增大、腹肌的发育,绝大多数的脐疝是不需要处理的。如果年纪在两到三岁或者更大的孩子还有脐疝,就需要考虑利用手术进行治疗。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考虑应该是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这需要改善血流循环,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加速血液流动,使毛细血管畅通。另外营养不良也会造成肤色色素分布不均,适当补充营养,多喝水,不是很严重的不用就医,随着长大慢慢会好的。

周敬伟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性传播疾病,白癜风,痤疮

通常宝宝出生后要排完便再吃东西,但新生宝宝经过助产士处理后,若没有禁忌征要鼓励妈妈给宝宝喂奶。
宝宝出生后30分钟左右是兴奋期,此时吸吮力强,容易吸奶成功,尽早吸奶有利于分泌母乳,让宝宝反复吸吮乳头是成功母乳喂养的关键。早产儿只要宝宝有吸吮力也要早喂奶,母乳是宝宝的最佳食品,初乳营养丰富。母乳有很多营养成分,如免疫蛋白、免疫因子、活性肽等,其他婴儿食品奶粉配方都没有,尽早喂母乳有利于减轻宝宝的生理性黄疸,有助于降低生理性体重下降或低血糖的风险。粪便是否排完跟喂奶关系不大,但要注意宝宝出生24小时没有排胎便要检查肛门是否闭锁或其他消化道畸形,因为宝宝出生或两到三天就能排完。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