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烧是因为细菌感染造成的,若体温在38.5℃以上可以服用布洛芬,儿童可以选择口服液、颗粒剂型、肛门栓剂的药物。孩子的体温没有超过38.5℃,可以多喝水观察,也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目前很多孩子服用的感冒药物和中成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因此在服药之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以免反复使用。儿童最常见的感染就是呼吸道感染,临床上可以选择服用二代头孢丙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如果有什么特别的情况,也可以到儿科就诊。
小孩发生细菌感染引起发热,可以吃抗细菌感染的药物、退烧药、:第一、如果发烧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使用头孢克洛、阿莫西林、羚羊角颗粒、抗病毒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出现发烧之后,还需要注意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口服溶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药物。在使用药物期间,家长要注意控制小孩的饮食规律,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指导意见:你好,孩子细菌感染,发热不退,建议你带孩子去医院儿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输液治疗,多给孩子喝点水,注意保暖。
指导意见:可以给予化验血常规的,给予消炎类药物治疗,同时需要你给予调整饮食的
1 我想你说的应该是沙门杆菌感染吧
2 病原性肠道细菌的一个属,包括肠伤寒杆菌.1.肠热症:是伤寒病和副伤寒病的总称,主要由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引起.
典型伤寒病的病程较长.细菌到达小肠后,穿过肠粘膜上皮细胞侵入肠壁淋巴组织,经淋巴管至肠系膜淋巴结及其他淋巴组织并在其中繁殖,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症.此时相当病程的第1周,称前驱期.病人有发热,全身不适,乏力等.细菌随血流至骨髓,肝,脾,肾,胆囊,皮肤等并在其中繁殖,被脏器中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此期症状明显,相当于病程的第2~3周,病人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及全身中毒症状,部分病例皮肤出现玫瑰疹.存于胆囊中的细菌随胆汁排至肠道,一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部分菌可再次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出现超敏反应,引起局部坏死和溃疡,严重者发生肠出血和肠穿孔.肾脏中的细菌可随尿排出.第4周进入恢复期,患者逐渐康复.
典型伤寒的病程约3~4周.病愈后部分患者可自粪便或尿液继续排菌3周至3个月,称恢复期带菌者.约有3%的伤寒患者成为慢性带菌者.
副伤寒病与伤寒病症状相似,但一般较轻,病程较短,约1~3周即愈.
2.急性肠炎(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沙门氏杆菌感染.多由鼠伤寒杆菌,猪霍乱杆菌,肠炎杆菌等引起.系因食入未煮熟的病畜病禽的肉类,蛋类而发病.潜伏期短,一般4~24小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波士顿,腹痛,腹泻.细菌通常不侵入血流,病程较短,一般2~4天内可完全恢复.
3.败血症:常由猪霍乱杆菌,丙型副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引起.病菌进入肠道后,迅速侵入血流,导致组织器官感染,如脑膜炎,骨髓炎,胆囊炎,肾盂肾炎,心内膜炎等.出现高热,寒战,厌食,贫血等.在发热期,血培养阳性率高肠热症的特异性免疫,以往采用皮下多次接种死菌苗,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常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
近十多年来,领带链霉素(Sd)株和Ty-21a株减毒口服活菌苗的副反应较小,免疫效果且较持久.Ty-21a活菌苗是缺少尿苷二磷酸半乳糖-4-差向异构酶的伤寒杆菌突变株.该菌株失去合成脂多糖的能力,故无发热反应,无返祖现象,服用安全,以产生细胞免疫为主,经国内,外现场试用,此菌株安全,稳定,有效免疫期至少为三年.
治疗可采用氯霉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中药白花蛇舌草,穿心莲等有效.
希望你早日康复 谢谢
你好,发热多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单纯的使用退烧药,是治标不治本。建议到医院检查血常规,确定病因再治疗。平时多喝水。体温过高可以口服美林或萘普生等退热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