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吃什么药

会员104495352 61岁 已回复
冠心病吃什么药,胸闷气短,心绞痛!呼吸不上来,腿肿!胸口疼!ongoing敏感兴趣爱好的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权鹏 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内科常见病的诊治。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
已帮助用户: 21284
你好,对于心肌缺血或者冠心病患者,首先需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饮食上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如果发作不适,及时医院检查心电图。药物治疗是基础
有用0
关注
侯灵芝 医师 前郭县医院内科 三级丙等
擅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上呼道感染,感冒,慢性咳嗽...
已帮助用户: 13375
指导意见: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根据您的描述,建议您戒烟戒酒,口服硝酸甘油和丹参滴丸。忌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注意休息保暖。避免劳累熬夜紧张情绪波动。不做剧烈运动。必要时就医检查住院系统治疗。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请您做出评价,谢谢。
有用0
关注
田万荣 主治医师 定西市中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性溃疡,球后十二指肠溃疡,巨...
已帮助用户: 10109
指导意见:你好,冠心病,可根据血管狭窄的程度,以及心功能,进行选择用药。所以去医院检查一下,帮助选择用药。谢谢!
有用0
关注
李红红 医师 义和镇博兴村卫生室内科
擅长:高血压,心律失常,神经性头痛,太阳穴痛,慢性萎缩性...
已帮助用户: 563
问题分析:你好,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临床上的药物很多,如复方丹参滴丸,冠心苏合丸、地奥心血康、等等。
意见建议:建议你到医院做一个系统检查,然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因为你的症状已有下肢的水肿。
有用0
关注
黄培 医师 襄阳市瑞京糖尿病医院内科
擅长: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糖原贮积病Ⅱ型,糖原贮积病Ⅰ型,...
已帮助用户: 157701
指导意见:冠心病的话一般是可以口服冠脉宁片,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的,而且你还是要注意控制好你的高血压,高血脂。
有用0
相关问答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胸闷、心肌缺血时,可以服用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抗心肌缺血的药物,紧急情况下可以舌下含服,也可以口服。此外,还可以使用中成药物,比如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使用β受体阻断剂能降低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等心肌耗氧量,并能提高冠心病病人的预后。
如果硝酸酯类或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选择使用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剂,比如地尔硫胺等。可以口服曲美他嗪、辅酶Q10等营养心肌的药物。同时可以口服尼卡地尔等改善大血管、微血管的药物,以对症下药。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冠心病心悸一般吃硝酸甘油片、阿替洛尔、地高辛片等药,具体分析如下:
冠心病心悸可能会导致心慌气短、神疲懒言、心前区疼痛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硝酸甘油;心慌的情况下会出现心律不齐,需要进行心电图和阿替洛尔的辅助治疗;如果经常出现心慌,就会出现心衰,这时候可以配合地高辛来提高心脏的收缩性;患有冠心病心悸的人,日常生活中不要过于兴奋,要有一定的生活习惯,要吃好喝好,要做到有备无患。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可以吃一些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平时也要注意适当活动,避免劳累,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长时间精神紧张,不喝酒,另外注意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种类比较多,不同的种类,用的药也不同,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案。平时也要注意生活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定期去检查身体。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的病人可以吃抗血小板类药物、调脂药物、β受体阻断药、硝酸酯制剂、钙通道阻断药或钙拮抗剂、代谢类药物等。平时还要注意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多吃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通常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般情况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不齐应对症用药,具体内容如下:
如果患者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抗血小板凝聚,稳定冠脉斑块。而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应明确病症具体的类型,再遵医嘱选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果患者合并有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倍他受体阻滞剂;如果患者出现了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情况,患者应遵医嘱使用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如胺碘酮。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