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如未及时治疗,死亡率较高。如慢性再障,经过有效治疗,可长期存活,甚至完全治疗好。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通过骨髓移植、免疫抑制药物、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存活率可达到80%以上。
再障性贫血治疗原则主要是支持治疗和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注意饮食和环境卫生预防感染、防止外伤及剧烈活动避免出血、不接触对骨髓有损伤作用的危险因素。具体到医院进行检查,就检查结果结合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急性再障的特点为起病急、进展迅速、病程短,发病初期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进展,贫血进行性加重,多有明显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虽经大量输血贫血也难以改善。出血和感染常为起病时的主要症状,几乎每例均有出血,出血部位广泛,除皮肤、黏膜(口腔、鼻腔、齿龈、球结膜)等体表出血外,常有深部脏器出血,如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眼底出血及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生命。
血小板再生障碍属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种,这种疾病的根源往往在骨髓,骨髓失去了正常的造血功能,才会导致血小板难以再生,这列疾病基本上只能用药物进行控制,若想根治,只能进行骨髓移植。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病程快,有极高的短期死亡率;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进展缓慢,可以带病生存10几年,甚至20几年,但是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
再生障碍性贫血早期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血常规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三种细胞减少的程度不一定平行。重型再障的血象降低程度更为严重,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