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想用中成药

会员105766521 12 已回复
医生你好,我孩子今年12岁,8岁那年抽动症,用了3年流比利和肌苷片好了,停药一年后又复发,现在又用流比利(一天两次,一次半片)和肌苷片(一天两次,一次两片)10个月了,现在没症状了,我同事孩子现在正用中成药治疗抽动症,我也想改用中成药,慢慢吧西药停了,想问问行不行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郭华贤 主任医师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儿童及新生儿危重疑难疾病的诊治。
问题分析:您好,考虑你孩子抽动表现可采取不理睬的态度,使症状逐步减弱消退,不要反复不断地提醒或责备孩子。
意见建议:对抽动症状一般无需药物治疗,症状严重者可试用氟哌啶醇,对有严重焦虑情绪的孩子可服用安定等镇静剂
有用0
王亚 主治医师 安徽省儿童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儿童保健治疗。
可以试试。。。。。。一般西药治疗。。。。
有用0
屈弘宇 主任医师 张家港市中医医院儿科 三级乙等
擅长:处理儿科的疑难杂症、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以及病毒性肠...
指导意见:你好,因为抽动症的治疗主要是使用药物来控制症状,药物一旦停止使用的话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变化。另外,目前中医治疗抽动症的话相对来说临床效果较西医慢。希望慎重考虑
有用0
竺乖叶 主任医师 宁波鄞州人民医院儿科 三级乙等
擅长:小儿内科,小儿呼吸科。
指导意见:治疗抽动症的硫必利用药一般至少用半年,目前孩子已经用了十个月,而且目前没有症状,那么可以慢慢把药停了,换成中成药吃也是可以的。
有用0
杨建军 主治医师 未收录医院内科 一级
擅长:精神科、神经内科常见病的治疗。
已帮助用户: 25758
可以试试。。。。。。一般西药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小儿抽动症,常用的中成药有健脾熄风颗粒、菖麻熄风片、静灵口服液等,这些中成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如果使用中成药来治疗儿童抽动症,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儿童抽动症也被称为儿童抽动秽语综合症,属于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这种病症要到正规的医院心理医学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症状和病情的轻重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治疗儿童抽动症的时候要结合心理疗法、家庭教育和行为辅导。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可以带孩子去正规的中医院看看是什么引起的多动症,然后再听从医生的意见用中医方法治疗。平时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转移其注意力,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具体表现比如歪头、撅嘴、耸肩、伸颈、挺胸等,同时嘴里会发出怪声,有时会说一些脏话。抽动症会对孩子的人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积极进行心理干预,同时进行药物治疗。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抽动症的出现可能是多种因素导致,也有可能跟遗传因素有关,这都是不一定的。不必过于担心,也不一定会遗传到孩子身上,如果打算怀孕,可以夫妻双方去医院进行孕前检查,身体合适的情况下在进行备孕比较好。怀孕后,定期产检即可。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小儿秽语抽动症标准诊断名称应该是叫抽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一部分肌肉或者大部分肌肉运动性的抽动,或者合并有发声性抽动的一组综合征。抽动症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生活还有社会交往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有一定的危害,所以现在很关注,早期干预之后,对学习、生活、心理都能有所帮助。

黄世昌副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治疗脑血管病及躯体形式障碍等情绪性疾病

小孩抽动症的症状如下:
小儿抽动征也叫习惯性痉挛综合征,抽动综合征,短暂性抽动障碍等,主要见于脸部,腰椎间线上肢,躯干下肢,主要表现为眼肌、面肌、上直肌,反复、快速、不规则的抽动。早期的症状主要是眨眼、眼珠子乱转、撅嘴、挠鼻子、摇头耸肩等,严重的时候会有四肢和躯干的爆发性、不自主的运动,比如旋转、踢、躯干、扭动等,在情绪激动、紧张的时候会加剧,在精神放松的时候会缓解,在睡觉的时候也会消失。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