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间隔缺损

会员105832421 1 已回复
1.1.室间隔缺损2.主动脉骑跨3.肺动脉瓣上.瓣下隔膜,流速增快4.右室前壁增厚,2右室稍大
医生回答共5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刘阳贵 主任医师 鹤壁市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心脏病可这种情况建议及时手术治疗,首选介入手术治疗比较好,创伤小,胸外科就诊,配合医生的治疗看看就可以的。
有用0
方五旺 副主任医师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你好,孩子这种情况是先天性心脏病中的一种。建议带孩子到大医院做手术治疗
有用0
马岚 主治医师 上海东方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您好。您的孩子的情况是法洛氏四联症。典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在缺氧发作时,应保持安静。取胸膝位,立即吸氧,给予去氧肾上腺素或是普萘洛尔。外科治疗轻症者可在5-9岁行一期根治手术。临床症状明显者应在生后6个月行根治,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
有用0
黄伟煜 主治医师 三明市第一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发热,咳嗽,营养发育,腹泻,厌食,呕吐,皮疹,...
已帮助用户: 130378
心脏病可这种情况建议及时手术治疗,首选介入手术治疗比较好,创伤小,胸外科就诊,配合医生的治疗看看就可以的。
有用0
胡东旭 副主任医师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三级
擅长:诊治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炎、心...
这是法洛氏四联症的表现,应该尽早手术治疗,否则影响生长发育。
有用0
相关问答

发生存在室间隔缺损,能长得不错的大有人在,但是有不少病人也长不了。
室间隔缺损从病理生理上讲,因为左心室压力比较高,而右心室压力相对偏低,所以,当存在室间隔缺损时,心脏会发生从左室向右室的血液分流一般要是到了十来岁才长出来,建议去医院手术修补。另外对于患有冠心病的人群来说,应该多关注自身身体状态。平常的生活作息要讲究规律,以免受凉,发生恶化,还需要适当的运动。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室间隔缺损通常是先天发育造成的。
在胎儿期发育不全可能会导致室间隔缺损,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到了20%。如果进行了积极的治疗,并且对某些事间隔缺损不严重的病人,其预后也会更好,不会对生命和生活造成任何的影响,平时要多注意劳逸结合。此外,若母亲遭受感染或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胎儿室间隔组成部分的发育不良或发育障碍,形成室间隔缺损。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室壁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
室壁缺损是将两个心房的中间部位分开,也就是心房的一种缺陷。可以说是心里面有一个“洞”,还没有愈合。当室壁缺损较大时,心脏必须提高心肌的收缩力,使其输送到身体各处。一般情况下,室壁缺损是没有什么不适的。有的患者出现室性心肌缺陷,也会出现其他的心脏异常。患有室壁缺损,患者应该及时就医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室间隔缺损是否能自行愈合,与儿童的年龄有一定关系。
3岁以前可自行愈合率高,十岁以前自行愈合率为0.8%,超过15岁时,自行愈合率非常低,可忽略不计。在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了修补手术,并且有相当一部分需要终生随访,以判断其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对3岁前的文字,如室间隔缺损较小时,可观察室间隔缺损愈合情况的经常性复查。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胎儿室间隔缺损较轻,一般还能要,反之则不能要,具体分析如下:
若胎儿仅为室间隔缺损,则可在分娩后得到治疗。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约占全部先心病的50%,它可能独立存在,也可能与其它异常同时发生。如果只是单纯的室间隔缺损,可以用心导管进行封堵、开胸手术来矫正,缺损的直径在5mm以下,也有20%-50%的几率会自动关闭。如果是比较复杂的畸形,可以用彩超来确诊,青紫型先心病中法洛四联症,通过手术效果治愈率也很高。

张露副主任医师妇产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围产期保健,妊娠合并症,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儿异常,双胎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以及妇科恶性肿瘤。

室间隔缺损病因是基因和孕妇的身体状况。
室心隔缺损属于先天性心脏畸形,室间隔缺损是指在胚胎期发育异常,形成异常通道,并且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右分流。这主要与基因和孕妇的身体状况有关。室间隔缺损分为小、中、大三种类型。小型的患者一般不会有任何症状,中型的患者会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的症状。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是两种治疗方式。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