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的症状

会员107516052 24岁 已回复
平时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心慌,喘不上气,胸口憋闷,头晕等现象,妹妹和表姨都有先天性心脏病,我会有问题吗?去医院查过心电图是正常的!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周立富 主治医师 开滦总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头晕,头痛,脑供血不足,脑梗塞,脑出血,中枢神经系...
已帮助用户: 18236
您好,这些症状出现多长时间了?还有其他不适吗?既往有什么病吗?
有用0
关注
刘美珍 医师 闽清精神病防治院内科 三级乙等
擅长: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
已帮助用户: 37976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病情情况建议可以给予心脏彩超检查看一下是否是心脏问题引起明确病因后给予对症治疗,期间尽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刺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熬夜以及剧烈运动加重症状。请对我的回复做出评价谢谢!
有用0
关注
高蓬勃 医师 天津市第二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老年人糖尿病,糖尿病,青...
已帮助用户: 174
指导意见:您好。女性出现头晕。胸闷可能和身体虚弱有关系。不一定是心脏问题。您可去正规医院查心脏彩超。可明确诊断。
有用0
关注
杨伟 医师 杨伟中医诊所内科
擅长:肝内胆汁淤积,胆石病,胃肠疾病
已帮助用户: 32222
问题分析:您好,你这种情况是气血亏虚反应引起的心肌缺血情况反应引起的情况
意见建议:建议您平时注意加强营养看看,可以根据情况继续心动彩超检查确诊,使用丹参片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宝宝有心脏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1、青紫者,小儿面色萎黄,心烦易怒,汗出,口周,指端,耳垂及口腔黏膜均呈紫灰色,在用力及啼哭过程中加重。
2、婴儿啼哭低微、声哑、气急、吃奶乏力、食欲少、生长发育不良等。
3、抵抗力较弱,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发病后也不容易康复。
4、呼吸困难等。
5、心脏杂音等。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心脏病通常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妊娠心脏病会出现以下症状:
如果妊娠期的孕妇患有心脏病,那么就会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咯血,运动时晕厥、发绀,心律失常,心界扩大,肺动脉高压,血管栓塞等各种各样的症状,同时还会出现急性的心力衰竭的并发症。
建议孕妇多吃含有丰富维生素b的食物,比如海带,菠菜,玉米,豆角等,提高睡眠的质量,加快身体的恢复。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房颤,也叫心房纤颤。是由心房的异位起搏点超过350次,产生的一种心律不齐。心慌、心悸、心跳间歇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原因。如果心室率过高,会对心脏射血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降低血压。
出现心脑供血不足时会出现头晕、胸闷等情况。如果血栓脱落,就会出现脑栓塞、周围动脉栓塞等栓塞。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一定要进行溶栓、取栓等措施,以免造成肢体坏死。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脏病患者通常会出现水肿、咳嗽、气喘等症状。
心脏病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主要表现为紫绀、水肿、咳嗽、气喘、头疼、头晕、不能平卧、睡眠不好、吐泡沫状的痰、吐血、全身经脉乱撞、血压偏低、心跳乱、心动过速、心悸、心绞痛等。心律失常就是心悸,也就是心跳快,患者会说心前区出现早跳、咯噔一声等症状,这是心律失常,如果出现心律失常,应及时就医。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脏病犯了有心绞痛、心慌、咳嗽、急性左室异常、急性的右室心功能衰竭、压迫样的疼痛等症状。
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绞痛、心慌、咳嗽等是常见的症状。如果出现意识不清、咯吐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说话典型的急性左室异常;如果是急性的右室心功能衰竭,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低血压、体循环淤血。如果是突发的心肌梗塞,会出现压迫样的疼痛,可能会波及到肩部和背部。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悸:是一种心脏疾病初期的常见表现,主要表现为心律不齐、心衰;2、呼吸障碍:由于左心机能不全引起的肺部瘀血,会导致呼吸不畅,经常伴随有咳出或咳出,病情较重时还会出现肺水肿;3、胸痛:因胸痛而致胸痛多发生在胸后。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胸部疼痛会延长。4、水肿:最多见于右侧心功能不全。5、有些心脏病患者会出现吐血、晕厥等情况。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