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手足口病发烧呕吐3.4天

会员8770891 13个月 已回复
急手足口病发烧呕吐3.4天
医生回答共4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陈涛 主治医师 邹平县中心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感冒,小儿肺炎,腹泻病
已帮助用户: 103872
病情分析:
您好,您好,手足口病为肠道病毒感染传染病,表现在手足臀部疱疹或红色丘疹,周围绕有红晕,皮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同时多数孩子口腔内有疱疹,伴有疼痛,流涎,拒食,发热等。
意见建议:
1、本病治疗原则为隔离,抗病毒对症治疗为主。
2、不过您的宝宝出现反复发烧,呕吐的情况,需要排除是否合并脑炎的可能,最好进一步做腰穿脑脊液检查看看。
祝您的宝宝健康成长!
有用0
关注
华观香 领背卫生院其他 一级甲等
擅长:放射 影像技术
已帮助用户: 66995
病情分析:你好,发热,一般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最好查个血常规看看.建议多喝水,加强营养。
意见建议:
有用0
鲁坤波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坤波门诊外科 个人诊所
擅长:前列腺炎、肛肠疾病。泌尿外科
已帮助用户: 141528
手足口病与感冒同是病毒感染,早期症状相似。注意观察口腔、手心、足底、肛周有无疮疹出现。可用抗病毒冲剂预防。
有用0
王东玉 医生会员 邢台市东玉门诊外科 个人诊所
擅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 96535
手足口病一般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的年龄阶段一般在5岁以下的,症状引起手足口的疱疹,严重者还可能有并发症的,需要积极的治疗,同时要注意预防传染,注意自己的卫生习惯,治疗一般可服用抗病毒药物,然后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加强患者的护理,做好口腔的卫生,饮食前可以用盐水漱口,这个疾病的传染途径比较多的,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的,而且要积极的配合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手手足口病发烧4天了,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手足口病发热是很常见的症状。这是人体抵抗肠道病毒的一种表现。38.5℃的时候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退热贴、多饮水、温泉水等方法进行退烧。同时要把宝宝衣服脱得太多,以免造成热量流失。如果身体温度高于38.5℃,可以口服美林、醋氨酚等退烧药。平时要经常打开窗户,保证房间里的空气流动。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数症状轻,病程自限,一周左右自愈。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手、足、臀部和口腔出现典型的皮疹,同时伴有发热现象,一般发烧3~5天,但也可以没有发热症状。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不会导致患者呕吐,主要表现为发烧、喉咙痛、不想吃饭,检查时会发现手、脚、口腔、臀部等部位有特殊的皮肤症状,属于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大部分的临床表现都是很轻的,并不会导致恶心。不过,如果出现了呕吐症状,那就要考虑到严重的手足口病了。手足口病呕吐并不是很严重,但如果儿童患有了手足口病,有可能会有发烧、精神差、昏睡、呕吐、烦躁、四肢末梢发凉、皮肤颜色发花等表现,要及时就诊,以免有生命危险。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手足口病发烧一般是持续一个星期左右。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数症状轻,病程自限,一周左右自愈。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手、足、臀部和口腔出现典型的皮疹,同时伴有发热现象,但也可以没有发热症状。由于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有些病毒会引起重症表现,发病后进展迅速,可出现脑膜炎,脑脊髓炎等危重病情,会出现持续高烧不退现象,发烧会超过一周。

赵金秋副主任医师传染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与非感染性肝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慢乙肝及晚期肝硬化造诣颇深!长期进行急慢性肝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重症的手足口病要住院治疗,发烧持续不退,清醒的手足口病,发烧3到5天,看体温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看有没有别的并发症状。必要时去医院听医嘱治疗,再用药物,多喝水,注意保暖。把孩子的玩具消消毒,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手足口病呕吐是消化不良或者受寒着凉引起。手足口病是由于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手,足,口腔,臀部起疱疹并且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以进行口服药物来治疗,病程在一周到十天左右。预防并发症,适当多喝水,要避免辛辣油腻食物,饮食清淡。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