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了是否还能走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对患者创伤后造成骨折,若为上肢部位断裂,此状况通常不影响负重行走,但下地负重行走的过程中,患侧肢应该挂在胸前以防上肢下垂后发生,导致肿胀和疼痛加剧,且对肿胀瘀血消退不利。另外也不能让患者随意走动,以免造成关节僵硬等现象的发生。如果是下肢骨折,一般不能走路,因行走时痛明显加剧,还可能影响骨折恢复。
通常来说,大腿脱臼不能走路。
一旦大腿脱臼,就会导致关节不能再进行正常的运动,导致患者的屈、伸功能都会大打折扣。另外,如果关节错位,会导致局部的弹力丧失,从而导致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要做X线光片,然后按照错位的方向进行正位,在复位之后要做好一定的防护,以便对关节囊和韧带进行修补。总之,大腿脱臼不能走路,建议先休息。
腿骨折了是否还能走,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来判断。
如果腿部出现了骨头断裂,那就不能继续行走了,因为这会影响到患者以后的恢复,严重的话还会导致骨折的位置出现新的破坏。因此,断了一条腿的患者,是绝对不能行走的,要想恢复到最佳状态,就需要在病床上躺上一段时间。另外,错位的骨折要及时的进行复位,否则会导致患者的骨头不稳定,严重的话会导致患者的骨骼畸形,严重的会导致患者的功能受损。另外,如果患者在初期肿胀严重,可以适当的抬高患肢,以促进血管的循环,促进肿胀。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活血化瘀、加速患者的骨折恢复。一般在1~2周后进行检查,确定下一次的运动范围。
尾骨骨裂短时间内是不能走路的。
如果患者发生尾骨骨裂,可引起尾骨位置的疼痛,压痛,以及局部的肿胀淤血,尤其是当患者在下地的时候,会有更多的痛苦。因此,当患者患有尾骨骨裂之后,患者不能行走,避免行走引起痛苦,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由于行走会引起尾部骨骨裂的部分恢复的更长,这样会给患者日后的日常生活带来一定的阻碍,因此,当尾骨骨裂之后,尤其是在骨头断裂三星期之内,骨折断端尚未稳固的时候,是不允许下地进行负重运动的。
通常来说,膝关节骨折后不能走路。
在膝关节骨折后,由于失去了关节的平坦性,必须进行复位、固定,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手术切除,进行内固定和植骨,以保证关节的平整。病人可以在不负重的情况下搀扶着双拐的患肢走路,每天进行康复训练,其中还需要进行肌肉的力量强度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通常在2-3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患肢才能重新开始正常行走。总之,在膝关节出现骨折以后,患者不能步行,要等到骨折完全恢复之后再进行负重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