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格林巴利

会员116577457 52岁 已回复
患病30年,四肢肌肉萎缩,有过复视,面瘫,用过地米,甲强龙联合人免冲击,这次再发,使用甲强龙冲击失效,再次住院,腰穿,验血正常,但现在全身麻痹乏力疼痛
图片只有提问者本人和回复医生可以看到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霍成举 医师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常见神经内科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病,神经...
已帮助用户: 27415
你好,病人的情况建议继续应用激素治疗,配合服用甲钴胺,维生素B1。
有用0
关注
谢胜利 医师 北京永寿中医医院内科 其他
擅长:治疗脑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硬化、脱髓鞘疾病...
已帮助用户: 15934
问题分析:四肢肌肉萎缩,有过复视,面瘫说明病损脑干视神经动眼神经,用激素失消是产生耐药性或抗药性,整体分析,现病症已侵脊髓(中医称病入血分),而且导致了脊髓脑干都有不同程的受损才发生了麻木,疼痛,之痉挛性瘫痪症状。故治疗恢复本病应在激素降减的同时采用以下方案治疗才能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恢复改善。
意见建议:治疗方案:激素对本病的治疗无效后,治疗应在激素降减的同时中西医结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营养神经,扩张微循环使受损残余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预防病情继续发展.并兴奋神经才能再生修复神经使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不再复发并达到受损病灶再生修复恢复近于完整的各种功能,。需指导做脑磁共振并所有的检查资料发来为你会诊定性议定治疗方案。
有用0
相关问答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急性或亚急性发作慢性损害神经根及中枢神经的脱髓鞘疾病。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时可侵犯高位脊髓前侧角细胞和脑干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危机生命,属于免疫性疾病。大多属病毒感染所致。早期的治疗多以激素及蛋白疗法治疗,一般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恢复时间也比较漫长,患有格林巴利综合症以后,一定要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轻度患者是可以治好的。比如只是周围神经的髓鞘受累,表现为脱髓鞘改变,这部分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可能能够完全恢复正常。严重的会累及呼吸肌和吞咽咀嚼肌,表现为不能说话,吞咽,不能喘气,必须要插管鼻饲或者是上呼吸机来保障生命安全。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格林巴利治疗和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患者自然因素,如发病原因较多、发生某些严重腹泻或可能感染某些病毒等,包括如治疗方法及时机等,这一切均应强调急性期采取有效治疗之重要性,将对患者之某些治疗措施及预后产生极大之影响。
严重病例死亡率下降对减少死亡非常重要,因此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并选择合理应用辅助呼吸非常关键,听不见病因治疗如血浆置换、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被认为是第一线治疗。
因此使用这些治疗后,大多数都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能够康复或留下轻度下肢无力,部分人由于以上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后,有些并发症发生较重,这类病例往往发生于一个定期较重、发展较迅速、需较长时间辅助呼吸者。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治愈要多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患者,可能比较难治愈。所以,一旦得了格林巴利综合症,就要去三甲医院做个全面的体检,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然后再做相应的处理。大多数病人会使用免疫球蛋白来进行控制,但如果出现严重的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比如四肢活动困难、吞咽困难等。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后恢复期通常要至少三个月左右的,停药时间要由病情决定。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脊髓神经的脱髓鞘类疾病,出现一些皮肤感觉及运动障碍。

廖张元副主任医师内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及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侧重神经介入治疗

一般情况下,格林-巴利综合症是一种神经病变。具体内容如下:
亚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是神经性疾病,主要是因为病毒或者是支原体等感染了神经细胞,导致了脊髓和周边神经的脱髓鞘性病变。患者的生活方式通常是逐渐增大的、对称的麻木、瘫痪和体表的皮肤感受紊乱。患者发病的时候是急性期,只要对症处理,就能痊愈,如果是比较严重的,就会出现呼吸瘫痪。患者的脑脊液化学检测显示,蛋白水平增加,而白细胞计数不一致。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