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提问

鼻窦炎发作,口服太极鼻窦炎口服

会员117336544 31岁 悬赏5元 已回复
鼻窦炎发作,口服太极鼻窦炎口服液,霍胆丸,以及克拉霉素缓释片,时间大约一个星期,中间口服过2片开瑞坦,之后跟媳妇同房,哪知道他这几天是危险期,那这个小孩能要不!!!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佟靓 主治医师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精神科 三级甲等
擅长:精神科,心理咨询
已帮助用户: 75523
指导意见:一般男性使用药物,相对的影响较小的,另外药物只是有几率导致异常,但是不是绝对的导致异常,但是几率的问题,就谁也说不清楚了,就是注意做产检就可以了。祝您健康,方便话麻烦给个评价。
有用0
关注
李凤仙 副主任医师 曲靖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感冒,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心病,支气管扩...
已帮助用户: 7993
指导意见:你好,根据你的问题,本身有炎症并且用着抗生素治疗,最好别要宝宝,现在是怀孕了?
有用0
关注
于海江 主治医师 明水县崇德镇卫生院内科 其他
擅长:肿瘤科、内科
已帮助用户: 128132
指导意见:你好,看你说的情况,这时看是男性身体因为有些疾病而服用一些药物,那看女性身体是建康的情况下,那看在服药后有同房怀孕时,这样的情况下问题不大,孩子到也可保留的,然后平时有一个合理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做好定期孕检也好。请对我的回答做出评价,谢谢!
有用0
相关问答

如果鼻窦炎反复发作,可以手术治疗。平时注意鼻腔卫生,养成早晚洗鼻的良好卫生习惯,注意擤涕方法。鼻塞多涕者,宜按塞一侧鼻孔,稍稍用力外擤。之后交替而擤。鼻涕过浓时以盐水洗鼻,避免伤及鼻粘膜。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一般情况下,小儿鼻窦炎可以通过检查症状、体征、CT检查等内容来确诊。具体内容如下:
1.症状:如果小儿有鼻塞、流脓涕、有粘稠白色分泌物、听力下降、咳嗽等症状,说明可能会存在鼻窦炎。
2.体征:如果小儿有鼻腔黏膜慢性充血、双侧下鼻甲肥大、双侧中鼻道、鼻腔内脓涕或者粘性鼻涕蓄积等体征,也提示可能是得了鼻窦炎。
3.CT检查:家长还可以通过带小儿进行CT检查来确诊。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宝宝鼻窦炎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护理等来改善,具体内容如下:
根据患者的历史,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小儿的鼻窦炎一般都是因为受凉而引起的。出现鼻塞、流脓涕、头面部疼痛、气味异常等表现。一般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霉素为主,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和静脉注射来缓解症状,持续时间为10-14周。并结合鼻腔内的粘液稀释及喷雾疗法,以加速发炎。大多数情况下,到了青少年时期,就会出现慢性的鼻窦炎。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一般来说,宝宝鼻窦炎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通常会在5~7天左右有明显的好转,但是这种好转的几率可能存下个体差异,通常与病情、体质等有关。
宝宝出现鼻窦炎的症状,家长应该带其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是鼻窦炎,应该积极使用头孢克肟颗粒、欧龙马滴剂、鼻渊舒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尽早治疗可以减轻对宝宝身体的伤害。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小儿鼻窦炎头孢吃1-2周左右,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儿童鼻窦炎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是球菌感染,临床上常用的消炎抗感染药物是头孢类的抗生素,药物到达鼻窦粘膜部位的药物浓度比较低,需要足量、足疗程,一般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1-2周,等到鼻窦炎症状完全消失后才能停药。慢性鼻窦炎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果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孕期鼻窦炎犯了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者对胎儿较小的抗生素。
孕期如果鼻窦炎症状不是很严重,可以局部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以达到缓解的目的。如果感染比较严重,可以遵医嘱使用对胎儿没有太大影响的抗生素,比如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和部分头孢类的抗生素治疗。
怀孕期间得了鼻窦炎,虽然治疗起来比较麻烦,很多药物对胎儿有导致畸形的作用,但是,选择合适的方法,鼻窦炎也是可以缓解的。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