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鼻窦炎和中耳炎要同时治疗。
鼻窦炎要控制感染,用足量、足疗程抗生素药物,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为主,疼痛剧烈的适当用镇静药或者镇痛药。持续发热不退可以用退热药,用生理盐水或中药冲洗局部。改善鼻窦引流可以用中医中药针灸治疗。用1%的麻黄素药物滴鼻,一天两次,一天一两滴,可以改善引流。可以通过改变体位改善通气引流减轻头痛,中耳炎治疗慢性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用药抗生素水溶液,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进行药物治疗,骨膜大穿孔会影响听力,耳朵干后大概两个月修补鼓膜或鼓室成形。
小儿的腺样体肥大、分泌性中耳炎需要进行外科手术,但是不是绝对性的。
腺样体肥大是小儿PD最主要的原因,因为腺样体在鼻子最里面,靠近耳朵的开口处,堵塞后很可能会导致中耳内的负压,使其血管扩张,使其渗出,进而导致孩子的听力降低。对于大多数病人,可以选择口服药物、鼻喷剂等药物进行保守疗法。
一般经过正规的保守疗法,病情会逐渐缓解,并且逐渐得到抑制,不一定非要做外科手术。
鼓膜置管术是用来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治疗方法,最常见的是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咽口不能够正常开放,引起鼓室内的气体被吸收,出现负压形成了渗出,经过多次的咽鼓管吹张、多次的鼓膜穿刺,鼓室内仍然有大量的液体渗出,而且比较黏稠。临床上出现严重的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等情况,需要行鼓膜置管术。
导致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如下: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有耳鸣的原因主要是儿童咽鼓管较短,耳宽距离水平位,平卧位喂奶或上呼吸道感染会导致咽鼓管部位感染,进而扩散至中耳,咽鼓管阻塞导致耳鸣,咽鼓管和中耳炎分泌的黏液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原有空气被黏膜吸收腔内形成负压,导致中耳黏膜静脉扩张淤血,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耳室内有漏出液,漏出液是分泌的。要注意漏液增多可能是浆液性病程长,导致血细胞增生分泌黏蛋白会形成焦耳,负压不能解除会导致中耳黏膜发生病理改变,因负压引起耳鸣的症状,病情恢复期泄体退化,分泌物减少,耳鸣会得到缓解。
不要吃一些海鲜,比如鱼、虾等具有诱发性的食物,不能吃寒冷、凉性食物和水果,吃一些温和性的食物和水果,注意营养的补充,同时吃一些羊肉、牛肉、猪肉,多吃水果,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你的描述,疾病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处理,主要是跟疾病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临床症状来综合评估的。
指导建议:如果医生检查出来症状比较严重,持续时间比较长,之前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反复发作,那就需要采取手术处理的。还是根据临床医生的医嘱来进行处理,更为合适,以免延误病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