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您好,分泌性中耳炎容易反复发作,尤其是免疫力地下,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
指导建议:现在需要考虑输液消炎治疗,配合口服激素,桃金娘油肠溶胶囊,促进鼓室内积液排除,必要时需要考虑做鼓膜置管引流。
儿童是各型中耳炎的好发人群,由于难以描述耳痛,耳闷或听力下降等表现,家属也容易忽视,容易转为比较难治的慢性中耳炎,因此应当重视对中耳炎的认识和科普。注意感冒时要观察有无耳痛,流脓表现。平日需注意儿童听力表现,看电视的声音是否过响。要积极处理鼻腔鼻咽病变,儿有夜眠打鼾表现需要去医院检查有无腺样体肥大。
有中耳炎会造成耳鸣、听力下降以及其他疾病。
中耳炎的炎症会刺激皮肤的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那么就可能出现耳鸣及听力减退现象,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全聋;若发生化脓性中耳炎后处理不当,若进一步严重感染,可并发一系列的疾病,如细菌性脑膜炎、败血病而危及生命。
建议有中耳炎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避免感染,导致并发症的出现。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症状首先就是耳朵流脓水可能是间歇性的流但是都是持续流的并且有特殊的臭味。其次会伴随着感觉到耳闷,后续会发现听力逐渐下降,有时候还会有耳鸣。还有的人会感觉到耳朵深部疼痛。还是进行手术治疗,能恢复一定的听力和脓水的出现。
问题分析:您好,目前血小板指标过低,不适合手术,会增加术后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指导建议:这种情况需要考虑先使用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药物,配合使用护肝药物,等血检指标好转候再考虑手术。
中耳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初发的急性中耳炎,多有耳痛症状,局部或全身使用抗生素后,症状可明显好转或消失。如没有及时治疗或病因未除,可引起鼓膜穿孔,变成慢性中耳炎。
1、鼓膜一旦穿孔,其对中耳的保护作用将受到损害,导致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易进入中耳,引起中耳反复感染;2、长期、反复流脓,有时脓液可有臭气,甚至可流血性,严重影响生活,特别是夏季,不能进行游泳等涉水运动项目;3、长期、反复流脓,炎症破坏听小骨,细菌毒素损害听神经,引起听力逐渐下降;4、有些慢性中耳炎患者还会伴有中耳胆脂瘤的形成,可能导致颅内外并发症的发生,引起面瘫、眩晕、恶心、呕吐、脑膜炎等并发症。
慢性中耳炎绝不是小病,建议引起高度重视,通过药物治疗确实可以暂时缓解病情,但终究治标不治本,如果没有身体禁忌症,最好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