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糟鼻,俗称红鼻子或“鼻赤”。
病因 多因饮酒过度,嗜食辛辣,肠胃积热,热气上蒸,客于鼻窍,复被风寒外郁,血热瘀阻;或肺受风热,邪热熏蒸肺窍,伏留不撤,上客鼻窍,均可热瘀凝于内,鼻赤见于外也。
症状 鼻赤,多见于鼻准及鼻两旁。甚则红紫。
疗法
取穴方一 肺俞、胃俞、大椎、患部。
方法:采用刺络拔罐法,或用梅花针刺叩刺拔罐法。前3穴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至皮肤发红,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15-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患部刺后不拔罐,用生大黄、净芒硝各30克,共研细末。每取10克,用鸡蛋清调成糊状外涂患部。日涂数次。
主治:酒糟鼻。
效果:治疗106例,痊愈80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3例。
附记:忌食辛辣、鸡鱼等刺激性食物,忌饮酒。如果每日按摩患部10分钟,则效果更佳。
取穴方二
主穴,大椎、肺俞、身炷、膈俞、胃俞。配穴分2组,一为迎香、印堂;二为素(骨+谬)
、内迎香。
方法:主穴用闪火法拔罐15分钟;配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1-3滴,两组配穴交替使用。
主治:酒糟鼻。
效果:屡用效佳。一般连用1个月左右即愈。
附记:高渌纹经验。
取穴方三 迎香(双)、合谷(双)、素(骨+谬)。胃痛配中脘、足三里。
方法:迎香与合谷和配穴用针刺后拔罐法。先以毫针用泻法针刺,留针15分钟,起针后,拔罐15分钟。素(骨+谬),点刺放血。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主治:酒糟鼻。
效果:屡用效佳 。一般连用3个疗程可愈。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
治疗酒糟鼻20方
方剂1
黄柏50克
制用法:浸于95%酒精中,酒精以浸没黄柏为度,密封1周后,用双层纱布过滤,滤液兑蒸馏水50毫升,装瓶中备用。
方剂2
雄黄25克,轻粉、硼砂各10克
制用法:共研细粉,乳汁调。涂患处。
方剂3
硫黄、槟榔各等量,冰片少许
制用法:共研为细末,用纱布包搽患处。
方剂4
枇杷叶(去毛)适量
制用法:焙干研末,用茶水送服,每日3次,每次6克。
方剂5
党参、怀山药各15克,女贞子、菟丝子、银花、鸡内金、当归、茯苓、白术、陈皮各10克,黄柏、黄芩、地骨皮各6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6
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栀子各10克,生地15克,菊花12克,桔梗6克,黄连、甘草各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酒渣鼻红斑期
方剂7
紫花地丁30克,双花、蒲公英、野菊花各15克,连翘12克,栀子、元参各10克,大黄3克,甘草5克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酒渣鼻丘疹期
方剂8当归尾、赤芍各12克,生地15克,川芎、陈皮各6克,桃仁、红花、黄芩各10克,大黄3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酒渣鼻鼻赘期
方剂9
侧柏叶、丹皮、赤芍、黄芩、桑白皮各15克,白茅根、玄参、生地各20克,甘草5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10
生地25克,当归、川芎、赤芍、黄芩各15克,陈皮、红花、苦参、甘草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11
栀子、枇杷叶各15克,杏仁、硫黄各10克,石菖蒲12克,轻粉、冰片各3克
制用法:共研粉末,凡士林调糊状。外敷患处。
方剂12
赤茯苓、金银花、虎杖各12克,当归10克,生地黄、赤芍各9克,川芎、黄芩、栀子、陈皮、红花、五灵脂各6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13
生地、赤芍、黄芩、生栀子、桃仁各9克,当归6克,川芎、红花各4.5克,地骨皮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14
露蜂房500克
制用法:研末。每次3克,日服2次,白酒送下。
方剂15
丁香12粒,蜂蜜15毫升
制用法:丁香研粉,以蜜调。敷患处。
方剂16
轻粉6克,杏仁、硫黄各12克制用法:先将轻粉研细,次加杏仁同研,最后三者共研和匀。可用手指或棉签蘸药搽患处。
适应症:酒渣鼻、痤疮
方剂17
党参、黄柏、桑白皮各9克,黄连、甘草各6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18
荆芥穗120克,防风、杏仁(去皮尖)、白蒺藜(炒去刺)、僵蚕、炙甘草各30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饭后清茶调服9克,每日3次。
适应症:肺风酒渣鼻
方剂19
陈皮、桃仁、红花、赤芍、甘草各9克,生地、生石膏各15克,金银花30克,黄芩、栀子、枇杷叶、桑白皮、川芎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天为1疗程。
方剂20
绿豆450克,荷花瓣干品60克,滑石、白芷、白附子各15克,冰片、密陀僧各6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用时将患处洗净,白天以药末擦之,晚上则以温水将药调成糊状,封涂于患部,次晨则洗掉。
有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