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等渗性脱水,肠梗阻,体温39度,入院当日胃肠减压...

会员11546996 30 已回复
中度等渗性脱水,肠梗阻,体温39度,入院当日胃肠减压抽出500毫升液体,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是多少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徐春如 主治医师 遂溪县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呼吸系统疾病
已帮助用户: 13207
病情分析: 他每天排尿多少?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按中度脱水120-150mml/kg.d,成人大概在6000ml
意见建议: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按中度脱水120-150mml/kg.d,成人大概在6000ml.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来说,胃肠减压的目的有以下几点:
胃肠减压在临床上多用于胃肠梗阻、胃肠穿孔等疾病。首先胃肠减压可以帮助减轻胃肠梗阻患者的胃肠道压力,其次可以帮助胃肠穿孔患者防止胃肠内容物漏出胃肠。同时还有助于胃肠手术后伤口的恢复。
建议患者在恢复期间改善日常饮食习惯的,同时还需要多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影响到身体的恢复。

曹键副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甲状腺结节、疝、胆囊结石等)、胃肠道肿瘤(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等)、腹腔镜微创手术等。

一般情况下,胃肠道减压是一种将胃管经鼻孔、咽喉、食管放置在胃部,一头是一个负压吸引球体,能够有效地吸收胃水,缓解胃部的压迫。胃肠减压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费用相对低廉。简单的手术要10-20块钱,设备10-20块钱,总共要20-40块钱。不同地区的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收取的费用也会不同。若入院接受连续的胃肠道减压,则每天还要支付相应的医疗费用,患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一般来说,胃肠减压的护理要点如下:
首先,因为是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进行胃肠道的减压,所以需要保证导管通畅,并注意导管是否出现脱出。其次需要观察引流液性质与量的变化,保证过程顺利进行。患者还需要注意口腔卫生。
建议出现胃部疾病的患者,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避免因治疗不及时,所导致病情加重。

曹键副主任医师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甲状腺结节、疝、胆囊结石等)、胃肠道肿瘤(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等)、腹腔镜微创手术等。

一般情况下,不全性肠梗阻指的是,对于肠道阻塞的因素,没有完全把肠道堵塞,有少许大便可能会排出来,呕吐症状也不是很明显,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以及乏力。
这种肠梗阻很容易被患者所忽视,以为有粪便就是通畅,早期不会想到肠梗阻,但如果患者长期不及时处理,并且继续吃东西,久而久之有可能导致肠系膜坏死,引起急腹症的发生。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产妇肠梗阻较为严重。
产妇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引起重视,避免牵扯到孩子,给孩子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伤害。患者需要要积极的禁食禁水并给予充足的高营养输液,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如果情况较为严重是,需要依据患者情况与医院的设施进行灌肠手术。另外,产妇在术后应当注意饮食规律与营养均衡,适当的进行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产妇还需要注意自身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换衣物,防止出现细菌感染。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小儿肠梗阻是小儿外科急症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比较严重。
症状表现为腹痛、发热、呕吐等。如果及时治疗的话,大部分孩子都能恢复,但很容易复发。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肠坏死、中毒、感染,甚至危及生命。胃肠道分泌液会通过小肠吸收,再进入全身循环,只有少量的液体通过回盲瓣进入结肠,肠梗阻时会肠壁淤积,导致血液的再吸收减少,甚至停止吸收,大量的液体积存在肠腔内,不能被人体吸收,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肠梗阻可导致肠壁张力升高,影响静脉回流,造成淤血、破裂、坏死;肠道内容物淤积导致肠道内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大量毒素,细菌和毒素通过肠壁进入腹腔感染,经腹膜吸收可引起全身中毒。孩子患有肠梗阻时需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