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提问

扁桃体化脓,输液的时候体温从3

会员116480849 18岁 悬赏3元 已回复
扁桃体化脓,输液的时候体温从37.5长到38,四肢无力,胸左右特别疼,头一直疼,每次蹲下去就感觉起不来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晓奇 主治医师 浙江省杭州市水业集团卫生所内科 一级丙等
擅长:慢性病及常见病
已帮助用户: 19681
问题分析:你好,你咨询的问题,一方面可能与对症治疗的药物不到位有关,临床上除了输液的抗生素消炎治疗之外,最好再辅以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治疗,以及对症性的控制感冒症状药物治疗。另一方面可能是治疗初期,病情反复、炎性反应控制不力的情况。目前需进一步化验血常规,观察病情变化,并辅以中成药和对症治疗。
指导建议:建议你通过五官科就医,进一步化验血常规及辅以对症治疗。祝早日康复!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情况下,小儿扁桃体化脓不是必须输液,具体内容如下:
儿童的扁桃体化脓,如果病情很重,可以通过口服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可能没有太大的作用。儿童的扁桃体发炎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也就是由链球菌引起的。如果是严重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全身中毒的情况,建议用青霉素和甲硝唑进行输液。使用青霉素之前要进行过敏性试验,有过敏性和家族性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头孢类的抗菌药物。这段时间要多饮水,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小儿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容易反复发作使扁桃体逐步增大。并且容易影响到周围的组织器官,如引起鼻炎,咽炎,喉炎,中耳炎等。孩子出现扁桃体发炎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的带孩子去正规耳鼻喉科做咽喉部检查,给孩子吃一些抗生素抗病毒的消炎药物,同时输液治疗,这样效果会比较好,治疗期间要多观察孩子的情况,不要处在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儿童扁桃体化脓高烧反复的患儿需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并给予积极的输液抗感染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用于静脉输注。如果体温较高,还可以酌情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抗炎治疗,改善全身症状。常用的有氢化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同时可以给孩子服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患儿也需要注意休息,饮食清淡,饮水充足,补充维生素。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般来说,儿童急性扁桃体化脓7-10天能好。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主要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可能会出现发热情况,一般儿童急性扁桃体化脓7-10天能好,家长可以遵医嘱给儿童使用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进行治疗。需注意,如果儿童来说反复出现扁桃体化脓,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病等因素有关。
儿童日常应该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以适当运动,提高免疫力。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儿童扁桃体化脓一般不会很快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来治疗。
1、保守治疗: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因为饮食不洁,生活不规律等原因导致扁桃体化脓,可以通过改善饮食习惯,补充足够的水分,忌食刺激性食物。
2、药物治疗:小儿扁桃体化脓,伴有严重的不适症状,如进食困难、头晕、食欲下降、乏力等。可以口服青霉素V钾片、阿奇霉素片等药物。
3、手术治疗:如果小孩扁桃体化脓的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明确病情后,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低温消融手术。
服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药物,避免自行加量或者减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延缓恢复时间。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小孩化脓性扁桃体炎主要是由于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首选青霉素类的药物,如果宝宝症状比较轻,精神好,食欲好,先给宝宝采取口服消炎药物,超过38.5°口服退烧药物,低于38.5°物理降温,同时让宝宝多喝水,配合消炎的口服液。如果超过三天,体温持续不退,而且宝宝出现了咽痛明显,必要的时候就要采取输液治疗。至少需要三到五天左右。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