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尿道瓣膜是男性患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发生了后尿道瓣膜,男性患儿就会排尿困难,有时候下腹部膀胱区隆起,这就是导致了膀胱的尿潴留。严重的可以在左右的腹部摸到增大的肾脏。
后尿道瓣膜能治好,具体分析如下:
后尿道瓣膜是一种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的先天性疾病,多数发生于婴儿时期。临床上可分为产前和产后两种。羊水膀胱引流是产前治疗的重要原则。在胎儿镜下,将引流管置于膀胱和羊膜腔之间。产前治疗,以保护儿童肾脏功能为主,对儿童的预后,并无显著影响。产后应注意调节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感染,行尿液引流,并彻底清除下尿道阻塞。后尿道瓣膜切开术是治疗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法。
如果尿道瓣膜发炎,注意多喝水,以促进尿液中细菌的排泄,保持阴部清洁卫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炎药物治疗,也可使用儿童专用药物治疗,可以换其他药物。去医院的检查部门检查确认,并对症治疗。
病情分析: 先天性后尿道瓣膜别名:后尿道瓣膜、先天性后尿道瓣。在临床上非常重要。因为严重的尿流梗阻会导致整个尿路的功能障碍,包括肾小球滤过、输尿管及膀胱平滑肌的功能以及排尿的控制。后尿道瓣膜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临床表现
1、排尿障碍:稍年长儿童可被亲人发现有排尿困难症状,排尿时需加腹压,有尿频及尿流滴沥,甚至充溢性尿失禁,遗尿症状比较严重而顽固,但年龄幼小者自己不能陈述而易被亲人忽略。
2、耻骨上或腰部肿块:此为常见体征。因排尿障碍致膀胱尿潴留及继发肾积水,又因儿童腹壁及腰部肌肉较薄弱,充盈的膀胱及积水的肾脏易于触及,排尿时腰部胀痛提示膀胱输尿管反流。
3、发育及营养不良:因肾功能障碍导致发育及营养不良、患儿身高、体重及智力发育均迟于实际年龄,常有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4、肾功能障碍:肾功能检查浓缩功能减退,严重者血BUN及Cr升高,有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表现。
5、尿路感染症状:常因继发肾盂肾炎而出现高热、寒战、脓尿及血尿等。
6、其他:有些新生儿表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或不能解释的气胸或纵隔气肿,常由于后尿道瓣膜伴肺发育不良所致。
意见建议:治疗方法
治疗措施的选择取决于肾功能的情况及患儿的年龄。对婴儿后尿道瓣膜症所引起的严重尿路梗阻的首要治疗是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控制感染及经尿道或膀胱置管引流,应尽可能保护肾功能并使肾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改善一般情况。一般来讲,导管引流5~7天,即可适当地恢复现存的肾脏功能。
由于内镜的应用使后尿道瓣膜症较易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在肾功能改善后,可经尿道或膀胱电灼瓣膜。可用8F内镜或输尿管镜观察尿道,了解外括约肌部位。如经尿道放入内镜,从膀胱内向外冲水则可见瓣膜向外张开,电灼5点、7点及中间12点部位的瓣膜。对不能经尿道放入内镜者可经膀胱造口处放入内镜,顺行电灼瓣膜,此法的优点是在扩张的尿道中能清楚看到瓣膜,对尿道创伤小,若后尿道过分伸长,膀胱尿道镜不能抵达瓣膜部位,可选用可弯曲性膀胱尿道镜,也可经输尿管镜用Nd-YAG激光切除后尿道瓣膜。
对一般情况较差的小婴儿,新生儿或早产儿可先行膀胱造口(把膀胱前壁固定在腹壁上开窗,不带造瘘管)引流尿液,待一般情况好转后再电灼瓣膜,很少使用输尿管皮肤造口或肾造瘘。现已很少采用开放性后尿道瓣膜切除术和尿道扩张术治疗后尿瓣膜症。
凡经电灼瓣膜后应密切随访、观察膀胱是否能排空及肾功能恢复情况,有无复发性尿路感。临床上,小儿一般情况的改善较快;但膀胱的恢复要慢得多,而扩张输尿管的恢复更慢。有些膀胱输尿管反流可能会缓解乃至消失。若仍有膀胱输尿管反流可作具有抗反流作用的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使膀胱输尿管具有抗反流作用。若肾、输尿管积水无改善,仍持续有单侧严重反流,应鉴别输尿管有无梗阻,可考虑行输尿管成形及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若肾脏无功能,可能是严重发育异常肾,则考虑行患侧肾切除术。在随访中,一小部分小儿经电灼瓣膜后仍持续有排尿困难,则需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可能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膀胱颈肥厚、膀胱容量减小等,可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间歇导尿或膀胱扩大术来改善排尿困难症状。
问题分析:你好,这种情况考虑可以整形手术治疗,建议去省级医院检查看看
意见建议:建议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确诊后再对症治疗,另外注意局部卫生和饮食清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