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应以强化监测为主,病人应卧床休息,止痛,并进行血管再灌注。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有静脉溶栓、冠状动脉溶栓和冠状动脉的急救措施。同时还要进行抗血小板抗凝,ACE、IAR、B类的药物和β受体阻断剂可以用于临床。在此期间,最主要的是对心肌进行再灌注处理,降低了心肌缺血的区域,从而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
一般来讲,心肌梗死须经全方位系统治疗以保护与维护心脏功能。
首先要用双联抗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以阻止梗死面积增大和心肌缺血范围减小。住院后需心电监护并对严重心律失常及时治疗。然后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打通血管有效地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心梗患者救治率。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包括院前急救和住院治疗。院前急救的重点是尽可能的缩短病人就诊延误的时间和院前的检查、处理、转运所有的时间。要帮助病人安全迅速的送到医院,停止任何主动活动和运动,舌下含高流量吸氧,镇静止痛,必要的时候静脉注射对症药物。到医院后要在10到20分钟内完成病史、临床检查、记录18导联心电图,明确诊断。在30分钟内收入冠心病监护病房,开始溶栓,并在90分钟内开始急诊PTCI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在没有条件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时,可进行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缺氧缺血而引起的心肌坏死。溶栓治疗是通过使用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药物,将血栓溶解,能够让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就能再次得到血液灌注。溶栓是治疗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近期有外伤出血或手术史等活动性出血、高血压、夹层动脉瘤、血液病、出血倾向者、肝肾功能障碍等患者不适用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为临床症状、心电图等,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一般会出现胸口疼的情况,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通常可以使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进行治疗,或者通过介入手术进行治疗。
一旦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原则首先要给予一直不间断的心电监护,可以观察病人的基本体征。要给予高流量的氧气吸入,通过吸入的处理使病人的胸闷、憋喘的症状得以缓解。要积极的给予心脏彩超、冠脉CT、冠脉造影、核素心肌显像等检查,这样可以明确心肌梗死的程度以及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