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提问

山东省内有没有用梅花针治疗儿童弱视的大夫

会员187018492 5岁 悬赏5元 已回复
大夫你好,请问梅花针能治疗弱视吗(4岁半孩子),山东省内有会使用梅花针的大夫吗,在哪里?在网上看到你对梅花针使用注意事项才来提问的,我们是济南的,济南有没有这样的中医大夫?谢谢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马丽颖 主治医师 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五官科 二级甲等
擅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角膜病,急性虹膜睫状...
已帮助用户: 21998
问题分析:这个弱视治疗,西医是戴镜,遮盖加弱视训练等方法
指导建议:中医梅花针,穴位治疗,可能会缓解疲劳,预防近视,但是是不是可以治疗弱视,不能确定
有用0
相关问答

问题分析:这个弱视治疗,西医是戴镜,遮盖加弱视训练等方法
指导建议:中医梅花针,穴位治疗,可能会缓解疲劳,预防近视,但是是不是可以治疗弱视,不能确定

马丽颖主治医师五官科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已帮助用户:21998
擅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角膜病,急性虹膜睫状体炎,麦粒肿,眼底疾病,重睑术,增龄性黄斑变性,眼睑带状疱疹,老年性黄斑变性

如果存在散光,有可能引起弱视,对于这种情况的治疗,建议要验光并佩戴眼镜,矫正散光,提高视力。对于弱视的治疗,建议一旦发现,立刻治疗,否则年龄超过了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弱视的治疗将会变的非常困难。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
1.消除病因,如果是由于散光引起的弱视,需要配戴眼镜;
2.遮盖治疗,指将孩子正常的眼睛遮盖,强迫孩子使用弱视眼去看东西,从而促进弱视的恢复,这是最经典的方法;
3.可以使用弱视治疗,比如红色滤光片、后像疗法、海丁格刷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儿童弱视治疗最快多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弱视是在视力发育阶段因视力不正常导致的一只或两只眼睛的最佳矫正能力的降低。根据病因不同弱视可以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等。一般认为,年龄因素对弱视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年纪愈轻,效果越好。此外,弱视的发生也与弱视的严重程度相关,轻微弱视的治疗效果较好,其次为中等,严重较差。如果儿童弱视治疗时间早且病情较轻,则3个月左右能好;如果病情较重或者治疗时间较晚,则可能需要半年或者更久。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弱视是指眼球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最佳的矫正视力低于或者等于0.8,这个时候称为弱视。弱视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眼科疾病,尤其是儿童,一般都是在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光线刺激不到有效的刺激而形成的,所以,这种情况最好是早发现早治疗,三岁之前治疗效果最好,到了八岁以后治疗效果就会变差,到了成年期就没有治疗的意义了。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儿童弱视的治疗方法很多,具体如下:
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导致的,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配合适的眼镜或遮盖治疗,让弱视眼有充分地视觉刺激,促进视力发育。若是形觉剥夺或单眼斜视导致,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去除致病因素恢复视力发育。目前弱视的发病率较高,弱视一定要尽快到医院检查是什么原因,根据发病原因治疗是最好的方法。2-6岁之间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治疗通常是可以治疗好的。若错过这一治疗时期效果往往不明显。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弱视疾病是儿童中经常发生的发育性眼病,发病后若不能及时治疗,会损害视力健康,疗程长,需要儿童及家长配合,才能有理想效果。否则会严重影响儿童成长发育,要重视儿童弱视的治疗,最佳治疗时间3岁-6岁。
弱视的治疗患者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3岁-6岁是最佳年龄,12岁后恢复概率则很小。其疗程长,要儿童及家长配合,才有治疗效果。多数弱视儿童还伴有屈光不正,必须散瞳验光,配眼镜,戴镜矫正屈光不正,同时进行弱视训练提高视力。其它治疗不能改变屈光状态。佩戴了眼镜后会有适应过程,期间家长要说服和督促,要与老师沟通配合。结合视觉训练配合治疗。建议有持续性的疼痛时要尽快到医院检查,确认病症对症治疗,避免盲目服药,影响恢复。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