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治疗失眠多梦

会员158599945 25 已回复
听的朋友说,可以通过中医的方式来治疗自己的失眠。请问,中医怎样治疗失眠多梦?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吕志勤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
中医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治疗失眠和多梦。
1.内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综合症分化,给患者喂汤,协助治疗中成药。例如,镇静大脑的药物可以纠正失眠。
2.外治法,包括针灸、拔罐、艾灸、按摩等;
3.取药针法,黑豆,磁铁,决明子,菊花等。作为枕套,有着平静的心,清澈的心,安神的作用。达蒙最突出的症状是多种梦和不安的睡眠。晚上做梦多的人往往睡眠质量下降,白天精力下降,精神紧张,想法过度,焦虑不安。成功、喜悦等积极因素也会引起失眠。如果被叫出梦来,一定会记得梦的内容。
有用0
相关问答

中医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治疗失眠和多梦。
1.内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综合症分化,给患者喂汤,协助治疗中成药。例如,镇静大脑的药物可以纠正失眠。
2.外治法,包括针灸、拔罐、艾灸、按摩等;
3.取药针法,黑豆,磁铁,决明子,菊花等。作为枕套,有着平静的心,清澈的心,安神的作用。达蒙最突出的症状是多种梦和不安的睡眠。晚上做梦多的人往往睡眠质量下降,白天精力下降,精神紧张,想法过度,焦虑不安。成功、喜悦等积极因素也会引起失眠。如果被叫出梦来,一定会记得梦的内容。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中医治疗失眠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1.通过按摩脸部穴位促进睡眠:按摩穴位刺激耳科,从而达到体内虚火的排出,提高阴阳协调性。通过刺激神门穴,可以达到目的。可以用小珠子蘸酒精在神门穴上来回按摩挤压,达到促进睡眠的效果。
2.刺激足部穴位可以治疗失眠,平时睡前用热水泡脚,缓解身体疲劳。赤脚在鹅卵石路面上走十分钟,刺激脚部穴位能够提升睡眠欲望。
3.针灸和中药配合使用可以治疗失眠,穴位主要选在心经和肾经。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激发身体内部的潜能,在中医的辅助下,加强身体内部的自我恢复能力,使身体达到阴阳协调的状态,治疗失眠。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很多。可以口服中药:
1、肝郁脾虚者,可服用加味逍遥散或加味逍遥丸。
2、肝郁气滞型,中医以柴胡疏肝散加减为主。
3、长期失眠,可用黄连阿胶汤治疗。
4、阴虚火旺或肾阴虚者,宜用白质地黄丸或六味地黄丸。同时可以通过按摩、针灸来治疗。患者睡前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情绪激动,或者睡前吃一些舒缓的食物。睡前不要看手机或电脑,不要熬夜,早睡早起,多参加户外运动。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中医治疗失眠多梦的方法很多。可以参考症状,口服以下中药:
1.肝郁脾虚者,可服用加味逍遥散或加味逍遥丸。
2.肝郁气滞型,中医以柴胡疏肝散为主。
3.长期失眠用黄连阿胶汤治疗。
4.阴虚火旺或肾阴虚者宜用白帝黄丸或六味地黄丸。可以通过按摩和针灸同时治疗。建议睡前保持冷静,不要情绪化。睡前也可以吃一些舒缓的食物。睡前不要看手机或电脑,不要熬夜,早睡早起,多参加户外运动。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中医治疗失眠多梦的方法如下:
1、失眠多梦是目前年轻人高发的症状,是一种神经衰弱。这种情况的发生会对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为了改善根本的调理,一般可以服用益气安神汤进行调整。益气安神汤具有养血益气、宁心安神促进睡眠的功效。
2、患者心脾两虚、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短神疲、面色萎缩、饮食倦怠、腹胀便溏、舌质淡软、苔白、脉细弱者,可饮归脾汤改善。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

老中医治疗失眠多梦是有效果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子来进行治疗:
1、归脾丸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作用,主要疗效是气促、心悸、失眠、多梦、头晕。
2、酸枣仁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作用,主治肝气衰竭引起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头晕、食欲减退、失眠多梦。
3、天王补心丹具有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阴虚血少,神志不清、心悸失眠、虚寒神疲、遗忘症。
4、朱砂安神丸,具有清心养血、镇静安神的作用,主要是胸中烦热、烦躁不安、失眠多梦。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