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肿大,肝脾均可触及,肝脏一般为轻至中度大,脾脏增大不显著,轻症者肝脾可无肿大。大便颜色,大便颜色正常,或淡黄色、灰白色大便,往往不是持续性,有时有黄绿色大便。尿颜色,结合胆红素可从小便中排出,大部分患儿有浓茶样小便,可染黄尿布。其他,常伴随少许呕吐、厌食、体重不增等。
有些人先天性缺乏一种酶或某种功能上缺陷,使胆红质的结合、转运、排泄发生障碍。因此,常常自幼年起,即有慢性间歇性轻度黄疸。可因劳累,情绪紧张,感染而加深。有乏力,消化不良和肝区不适,多数病人肝功能其他项目正常,预后多良好,常有家属史,有很多种类型,如慢性间歇性幼年性黄疸(GiberT病),慢性特发性黄疸(Dubin-Johnson综合症),慢性家族性非溶血性黄疸(ROTOR综合症)等,无特效治疗。
先天性肝炎的概念是不存在的。最常见的是母婴传播的乙型病毒感染。所说的乙肝包括两方面情况,一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一是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前者肝功是正常的,是不需治疗的,但一定要定期复查;后者肝功转氨酶升高,要抗病毒治疗的。
先天性肝病医学上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种类型,其中乙肝是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本病遍及全球,临床表现为没有力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肚子不舒服拉肚子及腹胀,部分病例有发热、黄疸。
肝病常感到四肢无力,疲劳没有精神,可能就是因为肝功能受损,导致的营养物质摄入不够。另一方面是由于炎症,肝功能受损,摄入的食物不能够代谢,满足身体的需要。肝脏严重受损时,可能会造成胆红素的吸收和释放等问题,这样血液中胆红素增高。当血中胆红素增高以后,胆红素从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变深,它是黄疸最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