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视力筛查正常范围是多少

会员1463277 已回复
儿子今年已经两岁了。老是说眼睛看不清,带去做了个小二视力筛查,想咨询一下小孩视力筛查正常范围?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王玉玮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
孩子一般现在六岁的视力应该在1.0左右,的视力主要是从一岁开始是0.2,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就会慢慢的增高,只要是在这种范围之内上下波动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如果低于这样的数值就说明孩子的视力是有点不正常,平时一定要注意用眼,不要太过度,现在的孩子都玩手机,所以家长一定要克制住,还有的是孩子写字的时候即使不正确也可能会引起近视的情况出现,家长发现一定要及时的纠正。
有用0
相关问答

孩子一般现在六岁的视力应该在1.0左右,的视力主要是从一岁开始是0.2,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就会慢慢的增高,只要是在这种范围之内上下波动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如果低于这样的数值就说明孩子的视力是有点不正常,平时一定要注意用眼,不要太过度,现在的孩子都玩手机,所以家长一定要克制住,还有的是孩子写字的时候即使不正确也可能会引起近视的情况出现,家长发现一定要及时的纠正。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儿童的视力会随着孩子的年龄而变化。新生儿的视力一般为0.01,只能看到前方的大物件。随着身体的发育,孩子的视觉在半岁左右会出现0.1的变化。1岁的孩子视力在0.2-0.5之间,2-3岁的孩子视力在0.5-0.5之间,4-5岁的孩子的视力在0.6-0.8之间。6、6岁以上的孩子,视力应在1.0或1.0以上。
儿童的视力水平比同龄人要低很多,或者是双眼的视力相差超过两行,要到医院做视力验光。如果出现了屈光、斜视等情况,需要及时纠正,以免出现弱视或者其他更严重的眼部疾病。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不同年龄的儿童血压范围也不同。一搬1岁以下的儿童,正常血压范围不超过90/60mmHg。1岁以上儿童,血压可以用计算公式年龄×2+100mmHg来计算。
如果是5岁的儿童,收缩压即高压的正常高值,即110mmHg,舒张压即低压,一般是收缩压的2/3就是舒张压的正常范围。还有计算儿童血压正常范围的简易公式是一般13岁的儿童,血压不超过130/80mmHg,如果血压超过130/80mmHg,提示有血压升高的情况。1-13岁的儿童,血压一般定义在125/70mmHg左右,如果超过此血压高值,提示可能存在血压升高的情况。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孕妇的脉搏正常范围和常人差不多,一般在60-100左右次/分,这要看个人的情况。
因为激素水平的变化,子宫增大的压力,怀孕期间的血液容积也会增大10-15次。所以,如果孕妇的心跳超过了平时的频率,也不用太着急,要多休息,多观察,需要到医院进行给予吸氧处理。
平时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可以适当吃营养丰富的食物。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对于正常成年人来说,正常的裸眼视力应该在1.0以上。
一、视力分为远视力、近视力。一般视力状态在正常成年人是1.0,近视力要根据视力表。所以在正常的情况下,最好视力是指黄斑的视力,一般视力范围在1.0。
二、但是如果3岁以下的孩子,视力一般是0.3、4-5岁是0.5-0.6,如果到6岁是0.8-1.0。孩子在不同的年龄,视力不相同。
三、建议去正规医院做眼部检查,然后请专业医生。平时一定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给眼睛充足的休息时间。

王帅副主任医师五官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擅长巨大黄斑裂孔,黄斑前膜,复杂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复杂眼外伤,玻璃积血的手术诊疗,以及外伤性晶体脱位,外伤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诊疗

通常情况下,有调查显示,对于60周岁以上的高血压病人,压力值低于150mmHg是很常见的。
60岁以内的病人,其高压值要低于140mmHg,提示高血压与其年纪相关。即60岁以后的高血压病人,高压要在150mmHg以内,而压力要在90mmHg以内,60周岁以内的人要低于140mmHg,而在90mmHg以内。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