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的评估不是只有吃手。脑瘫是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脑瘫是一种症状群,需要很多症状综合考虑。主要表现在:
运动功能落后,肌张力、姿势异常。确诊脑瘫要在1岁左右,1岁前可能有脑瘫的症状,但不能确定脑瘫。避免脑瘫扩大,建议1岁左右确诊。1岁前可能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早期治疗后没有改善,1岁时可能确诊脑瘫。吃手在3个月左右比较频繁,是正常的,脑瘫可能在3个月不能吃手,可能在四五个月后才会吃手,不能说明是脑瘫。脑瘫可能会有明显的发育落后,治疗后仍然可能发育落后。尤其运动功能落后,只是不吃手不考虑脑瘫。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相关表现判断婴儿脑瘫。
如果婴儿脑瘫,可能会在新生儿期出现哺乳困难、易打挺、异常哭闹等症状。3-4个月后婴儿不能竖头,双手仍然呈现紧握拳的姿势。5个月后婴儿身体姿势可能不对称,并且不会主动伸手抓物。6个月后婴儿因为手口不协调可能不能把东西放入口中。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可能是脑瘫,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表现为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肌张力失调、震颤,齿轮、铅管样持续性肌张力增高等。可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
婴儿脑瘫有可能是因为遗传因素引起,也有可能是因为妊娠期外伤引起,也有可能是因为心肺疾病造成。
一些脑瘫儿的上辈以及母系和父系家中有脑瘫的患者,就会导致家族遗传。妊娠期间如果发生外伤就会造成胎盘血流减少,形成胎膜早破,就会造成孩子出生时发生脑瘫的情况。如果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和呼吸功能障碍,也会引发婴儿脑瘫。
产前预防:积极开展产前早期诊断、胎儿预测、优生学、优生学宣传教育,提高孕妇健康水平,预防先天性疾病的发生。不正常的胎儿必须流产以防止出生。对于如何预防婴幼儿脑性瘫痪,为了达到优生、健康生育的目的,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