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针指疫苗,发烧指发热。接种疫苗是一种经过减毒或者灭活的病毒、细菌或者致病菌的代谢产物。因此,疫苗会有一定的“毒性”,可能会引发发热。
发热是一种很常见的反应,人体会产生抗体。而疫苗作为一种蛋白质,一旦进入体内,就会被视为外来物质,从而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发热是正常的,需要多饮水,同时还要进行临床观察。
可以多给孩子喂点水,不必吃药,发烧不会超过24小时,预防注射接种的疫苗,是属于病菌的减毒活疫苗,其原理是对人体产生轻度的感染,激发体内的抗体生成,使体内产生对该病菌的预防功能,而使抵抗力增强。所以有的幼儿在注射疫苗之后,会有发烧的情况。
小孩打预防针后第二天发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少穿衣服,少盖被子,让宝宝散热,多喝水。
第二,如果孩子还出现了打喷嚏、流鼻涕的情况,可以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这是一种具有退烧作用的药物。
第三,宝宝出现局部红肿热痛时,可以用热敷,热敷后可用百多邦或红霉素软膏,对预防接种疫苗导致的局部炎症有一定的作用。
孩子接种的有些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接种后两三天是会产生低烧、打喷嚏的症状,如果小孩发烧时体温没有超过38度5,用物理降温方法即可,过三天就会自行退烧的,发烧时食欲差一点,也是正常生理反应。当发烧超过38度5时,需要用退烧药和抗病毒药物。
打完预防针第二天发烧可以通过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物理降温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额头、太阳穴、手心、足心、腹股沟等,可以贴退热贴来退烧,还可以用温湿的毛巾擦手心、脚心、腋下、腹股沟、颈部等大血管比较多的地方,经常擦一擦。
同时,在发烧期间要注意休息,饮食清淡,多给孩子多喝些水。如果孩子的体温高于38.5度,可以给他服用一些退烧药,比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超过38.5度口服退热药物,适当的多喝水,观察体温的变化,如果不超过这种体温,尽可能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比如让孩子多喝热水,用温水擦浴,额头敷冷毛巾或者是外用退热贴,反复的出现发热超过了三天,需要进行血常规的检查,毕竟接种疫苗的时候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短时间的下降,如果此期间有受凉的情况,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是比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