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疾病治好后,都有可能出现并发症。因此,预防非常重要。猪脑囊虫病的防治主要包括不吃莴苣和生肉,饭前饭后洗手,防止意外摄入鸡蛋。此外,猪肉在零下12到13摄氏度冷冻12小时后食用,这样可以杀死所有囊尾蚴。如果生病后需要住院。通常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也可以做些运动,戒烟戒酒。中医治疗可以减少不良反应,改善局部循环,必要时中西医结合治疗。
病情分析: 脑囊虫病彻底治愈是有可能的,但是这要分情况,像虫体在脑子里的位置,多少,对脑部的影响,其他部位驱虫的效果,患者本人的身体状况等等因素。首先是需不需要手术治疗的问题,这个主要取决于虫体在脑子的位置,多少,病情的严重程度(比如经常癫痫发作之类的),其次就是患者的身体状况适不适宜手术。如果虫子恰好在重要的功能区,比如语言中枢之类的,可能就考虑不切除。
意见建议:其次手术治疗的方法,脑囊虫病现在一般用伽马刀治疗,精准,对周围组织损伤小,但是不可避免会有些射线辐射。虫子最后是被机体吸收还是形成瘢痕(可能会发生癫痫),一是取决于手术治疗的方法,比如伽马刀用的剂量,二是取决于患者本身对这些治疗的反应。当然术前要驱虫治疗,保证其他地方不会有虫子再产卵跑到脑子里,术后要注意不生食肉类等等这些,大夫会详细说明的.
问题分析:脑囊虫是由寄生虫(猪涤虫为主)所传染的一种顽固性颅脑内疾病。患此病后痛苦大,后遗症多,脑组织及大脑中枢损伤严重,头疼浑身无力,肢体运动障碍,最严重的是继发癫痫,眼睛视物不清,甚至失明等。 药物治疗;囊虫病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吡喹酮1.吡喹酮:系一种广谱的抗蠕虫药物,对囊虫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常用的剂量为120mg/kg,分6天(每天三次)
意见建议:口服。服药物囊虫可出现肿胀、变性及坏死,导致囊虫周围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及过敏反应,有的患者还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脑水肿,脑脊液压力与细胞数增高,严重者甚至发生颅内压增高危象。2.丙硫咪唑,亦系广谱抗蠕虫药物。常用剂量为每日15-20mg/kg,连服10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皮肤瘙痒、荨麻疹、头昏、发热、癫痫发作和颅内压增高。甲苯咪唑咀嚼片
3.甲苯咪唑:常用的剂量为100mg,3次/d,连续三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腹痛、腹泻、皮肤瘙痒和头痛等。
指导意见:囊虫病绝大多数是猪条虫病的自体感染,或进食猪条虫卵污染的水和食物引起感染的。因此,忌吃生肉或半生不熟的“米猪肉”,讲究饮食卫生与个人卫生把好病从口入关,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囊虫病杀虫治疗时易诱发高热、头痛、抽搐、脑水肿与癫痫发作,危险性大,故宜住院治疗。囊虫病眼型和脑室型在比奎酮治疗前应选择性作手术治疗,否则会加重病情,引起失眠或颅内高压。比奎酮是治疗各型囊虫病的有效药物,服药后虫体多于4周内死亡。但比奎酮通过血脑屏障差,治疗脑囊虫病时,需多个疗程治疗,直至虫体在CT/MR观察下全数死亡,预防病情反复。
一、囊虫病的治疗:常用的药物有: 1.吡喹酮:系一种广谱的抗蠕虫药物,对囊虫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常用的剂量为120mg/kg,分6天(每天三次)口服。服药物囊虫可出现肿胀、变性及坏死,导致囊虫周围脑组织的炎症反应及过敏反应,有的患者还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脑水肿,脑脊液压力与细胞数增高,严重者甚至发生颅内压增高危象。 2.丙硫咪唑,亦系广谱抗蠕虫药物。常用剂量为每日15-20mg/kg,连服10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皮肤瘙痒、荨麻疹、头昏、发热、癫痫发作和颅内压增高。 3.甲苯咪唑:常用的剂量为100mg,3次/d,连续三天,常见的毒副反应有腹痛、腹泻、皮肤瘙痒和头痛等。 为了减免抗囊虫治疗过程中在体内大量死亡所引起的过敏反应,一般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如吡喹酮先从100mg,3次/d起用,如无不良反应,每次递增100mg,直至达到治疗剂量时再持续用6天后停用。在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后应及时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治疗,还应酌情并用类固醇激素等。如发生严重颅内增高,除及时停用抗囊虫药物及脱水、抗过敏处理外,还可应用颞肌下减压术,以防止颅内压增高危象。 二、手术治疗:确诊为脑室型者应手术治疗。其次,对颅内压持续增高,神经体征及CT证实病灶甚局限的患者亦可考虑手术治疗。 三、驱绦虫治疗:对肠道仍有绦虫寄生者,为防止自身再次感染,应行驱绦虫治疗。常用的药物为灭绦灵(氯硝柳胺),2克,嚼碎后一次吞服,服药后3-4小时应予泻药一次以排出节片及虫卵。 四、中医中药治疗肠道绦虫,空腹服南瓜子仁粉50-90克,2小时后服槟榔煎液(槟榔片80克加水500ml煎至150-200ml)再过半小时服50%硫酸镁50-60ml。一般三小时内即可排出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