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紧的,说明血液中未成熟的,体积偏大的血小板比例增高,常见于外周血中血小板过度破坏,但是骨髓代偿功能良好的情况,最常见的疾病就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过度破坏,骨髓中体积较大的血小板就提前释放出来,导致了血小板容积明显偏高。
血小板容积低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IV感染,周期性血小板减少,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肝素、奎宁、奎尼丁、解热镇痛药、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利福平、呋塞米、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磺脲类降糖药及苯妥英钠等),输血后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偏高考虑是血液黏稠度增高,一般主要是多喝点水,可以多活动多运动,定期复查,但如果存在心脑血管高危风险人群,是需要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的。另外,尽量不要熬夜,早睡早起。
血小板偏高分为原发性增多和反应性增多。原发性增多是指骨髓增殖性疾病,现在又叫骨髓增殖性肿瘤,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血小板高。
由于血液浓缩引起的血小板比容相对性偏高,血小板数量增高引起的血小板比容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引起的血细胞比容高,血小板是人体血液当中最重要的成分,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
一般来说,婴儿血小板计数偏高,一般是由感染引起的,主要是由于病毒和变态反应引起的。如果有免疫病,则应注意到血小板的数量增加。除了血小板计数升高之外,还有血常规中的其它一些指标也有一些不正常的情况,可能是因为一些血液系统的问题,例如原发的骨髓病变,或是其它的血细胞异常增加,或是贫血,或是白血病等。如果出现血小板计数升高的病因必须结合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及其它化验结果来进行综合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