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症5p征的症状有疼痛、脸色发白、麻木等,具体内容如下:
骨筋膜室综合症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的症状和体征。症状有疼痛,持续的疼痛是该病的初期症状,并且逐渐恶化;脸色发白,皮肤温度升高,随后出现苍白;主要是因为长期的缺血可引起麻木。
一般情况下,骨筋膜间室综合征一旦确诊或者形成后,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切开减压,而且要及时、彻底。
早期彻底切开筋膜减压是防止肌肉和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的惟一有效方法。患肢切开减压后,受压迫软组织血循环获得改善,在神经、肌肉缺血坏死前切开减压预后较好。若延误治疗,可能造成肢体的缺血坏死或遗留严重并发症,导致肢体功能丧失。
在局部小腿骨折或软阻止挫伤之后导致腿部关节肿胀就是骨筋膜室综合症。由于的压力增大。压迫局部的血管神经,从而导致该症状的发生。必须要将皮肤切开之后切开骨筋膜,释放压力。从而缓解病症。伤口还需要定期换药和消毒包扎,同时要服用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
一般情况下,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引起的进行性改变,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活动障碍,筋膜室主要包括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等。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指由于骨折、血管损伤、软组织损伤等引起的组织间隙内压力过大,导致筋膜室内组织微循环受阻,导致筋膜室组织主要是肌肉、神经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主要有5p征:疼痛,苍白,无脉,麻痹,感觉异常等。
骨筋膜室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四肢高度肿胀,导致筋膜室内的气压增高,导致血管、神经受压,长期使用会导致远端坏死。
这种情况下,应采取手术治疗,一般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筋膜室切开减压,以排除血肿。另外,在不存在明显的外科禁忌的情况下,外科手术是最好的选择,可以使病人的四肢功能得到改善,并提高生存质量。
通常来说,骨筋膜室综合征好发于以下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骨折并发症,主要发生在下肢和前臂骨折,有时在大腿和脚掌上。由于骨折后出血、组织水肿等原因,导致骨筋膜室内压力升高,导致筋膜室内血管闭合,从而导致缺血、水肿、缺血。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导致肌肉坏死,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这种并发症多见于青年,如果有凝血功能不全者,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