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可以通过药物控制,药物是治疗比较常用的方法,并且应该要养成定时排尿排便的好习惯,尽可能控制饮水量,正确喝水才是比较好的,正确喝水能够促进新陈代谢,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尿崩症的病者主要会出现排尿次数增加的现象,而且尿量会比较多,注意应该要及时补充水分。
儿童尿崩症是一种小儿内分泌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24小时尿量或入量超过3000ml/m2,则可以诊断为儿童尿崩症。
通常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几天或几天,很少有10年后的,表现为弹性差、花斑样、前突、眼窝凹陷、干舌燥、泪少、低血压等,患儿易怒、反复发烧等症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不要延误病情。
尿崩症一般可以分为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它的临床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一般来说,尿量需要超过2500毫升每天,夜尿显著的增多,有极少数患者可能会超过十升每天。尿崩症一般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抗利尿激素不同程度的缺乏,或者是由于多种病变引起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敏感性缺陷,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
尿崩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多尿、烦渴、多饮。患者通常因为夜尿增多就诊,儿童尿崩症患者常常表现为夜间遗尿。中枢性尿崩症及肾性尿崩症患者的每日尿量基本稳定,逐日尿量变化较小,血钠和血渗透压水平偏高,患者往往喜饮凉水。
尿崩症需要一直补充抗利尿的激素,可以控制症状,使尿量恢复正常。继发性多见于垂体肿瘤,肿瘤可以影响垂体功能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尿崩症是可以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