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引起的房颤怎么治

会员1157614 已回复
甲亢引起的房颤怎么治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潘永源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
甲亢一般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导致的房颤,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放射碘疗法等方式治疗。
1.对症治疗: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盐酸胺碘酮片,对心房颤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对于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则不能用。
2.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丙硫氧基啶片及甲巯咪唑片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基础治疗就是药物治疗,当其的症状得到改善后,房颤就会逐渐消失。但是孕妇、肝功能不全、粒细胞减少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3.放射碘疗法:用碘-131进行治疗,会损伤甲状腺组织,从而降低甲状腺荷尔蒙的分泌,矫正甲状腺毒症,还能治疗心房颤动。孕妇和哺乳期间禁止服用。
另外,此类患者可以适当降低碘的摄入量,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找出原因,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影响到病情的发展。
有用0
相关问答

一般来讲,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心房颤动。大多数病人在甲亢控制后会转变成窦性心律。如果房颤的历史比较长,并且在控制了甲亢之后很难恢复窦性心律,可以选择药物复律或者电复律。如果复律困难,持续的心房颤动,需要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来控制心室率,同时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心源性脑梗塞,比如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等。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甲亢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房颤通常能治,具体内容如下:
如果患者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导致患者房颤。如果患者房颤症状较轻,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普萘洛尔片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房颤症状比较严重,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在改善房颤症状的同时,也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进行治疗。因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房颤通常能治。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通常情况下,如果是由于甲亢所致的心房纤颤,建议服用抗甲亢的药物,如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片等。同时还要结合病情选择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可以口服盐酸普萘洛尔、酒石酸美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
此外,房颤患者要多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熬夜。如果有必要,可以进行心电监测,以动态监测病人的心率。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时,应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首先,甲亢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缩写,主要是因为甲状腺分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导致身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激动,导致心慌、出汗、禁食、排便频率增多、体重下降,这些都会导致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其中房颤是甲亢常见的心脏病。
因此,如果没有甲亢的病史,那么颤抖的病人也要做一下促甲状腺功能的检测,40岁以上的人比较容易出现甲亢,20-25%的老年甲亢伴有房颤,30岁之前的房颤是比较少见的。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甲亢引起的房颤,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治疗,但需要根据引起房颤的原因来做决定。
大多数的甲亢会引起心律失常的情况,但是房颤也可能是由于本身就存在有冠心病或者是高血压所导致的。如果本身就存在有甲亢,需要长时间的服用抗甲状腺的药物进行治疗,而且在病情改善之后,要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来改善房颤。
甲亢在发作的时候通常会伴随有食欲亢进,而且会有消瘦的情况,所以在治疗疾病期间需要大量的补充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于剑锋副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消化内镜诊断和微创治疗。在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方面擅长静脉曲张或非静脉曲张内镜下止血术、食管、胃、结肠等消化道早癌的内镜下诊断及切除,晚期肿瘤内镜下介入支架置入,ERCP及相关治疗,内镜下胃造瘘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经粘膜下隧道食管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下胃壁全层切除术(EFR)等操作。

甲亢引起的房颤症状比较多。
多数是会出现心烦、易燥、腹泻、手颤抖、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而且如果病症比较严重时,也是可能会出现昏厥的症状。所以当患者出现以上的不适症状,就可以到当地医院进行甲状腺功能5项检查和甲状腺B超、心脏彩超。明确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之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症的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要多休息,不要经常性的熬夜,不要发脾气。要使用甲亢的药物进行治疗,把甲亢控制住后,才能够避免对身体造成其他影响。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