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治疗与康复

会员1000786 已回复
抑郁症的治疗与康复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精神科 三级甲等
擅长:专业方向:应激与相关疾病。擅长强迫症、抑郁症、焦虑...
抑郁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往往面临着恢复及预防复发的问题。
抑郁症的康复方法有三种,一种是心理治疗,一种是物理疗法,另一种是药物疗法。这是为了让病人能够继续接受治疗,不会再有任何的复发,这样就可以让病人变得更加完美,让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抑郁症病人往往在性格、认知方面以及社会问题上都有很大的变化,所以,对于抑郁症病人来说,心理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心理治疗,其效果已被社会所认可。如果是轻微的抑郁症,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强行压抑自己的情绪,可以多发展一些兴趣爱好。
有用0
相关问答

抑郁症康复期可以表现为晚间睡眠改善,与环境接触改善,言语量增加,喜欢与人交流,能够主动参加社交活动,体力恢复,进食量增加,能够正常的从事日常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等。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抑郁症要坚持锻炼和服用药物来辅助治疗。
首先要做到的是坚持锻炼,特别是早晨的锻炼,抑郁症会严重的损害患者的身体机能,长期会加重抑郁症患者消极、负面情绪,所以一定要进行锻炼;要注意外出交际,不能将自己关在家里,避免与他人接触,可以多与他人说说话,有利于改善自己症状;要给自己强大的心理暗示,让自己放松,不要紧张,可以多读一些书籍;平时要遵医嘱,积极服用抗抑郁药物来辅助治疗。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抑郁症,慢慢的走出黑暗。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去人多的地方,多交朋友,放松心情,适当的做一些有氧运动。

艾明副主任医师精神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5
擅长:擅长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青少年情绪障碍、自杀自伤及心理危机干预等,心理治疗方向主要从事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婚姻、情感及性心理问题的咨询治疗等。

抑郁症康复之后的感受:感官功能慢慢恢复正常,听到路上的号角,闻到街头小贩的油烟味,看到鲜花会开心,看到感人的情节会流泪,心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强和平静,让自己感谢为生存、爱他人、美丽和呼吸新鲜空气而经历的所有挣扎。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一般来说,中药抑郁症可以口服疏肝理气的药物治疗。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中医辨证抑郁症一般多属于肝郁气滞,可以遵医嘱口服加味逍遥散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如果患者出现心脾两虚等一些情况,可以用归脾丸等进行调理和治疗。
此外,患者日常应该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注意休息,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抑郁症的治疗需从多个方面共同进行,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社会支持治疗等。
心理治疗通常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以及问题解决治疗为治疗基础,通过了解患者的思维模式,进行引导和疏导,帮助患者改变负面模式,改善情绪状态。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等抗抑郁药,以及同仁堂巴戟天寡糖胶囊这类中成药,可用于治疗轻中度的抑郁症辨证肾阳虚症的患者,可帮助改善抑郁症状。
除用药外,家人好友的支持和鼓励也是治疗的关键,寻求亲友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加入抑郁症支持小组或参加心理教育课程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抑郁症。

崔界峰副主任医师精神科回龙观医院已帮助用户:26
擅长: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与催眠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叙事疗法,针对情感困扰、婚姻家庭关系、夫妻治疗、性心理障碍、亲子关系、网络成瘾、焦虑恐惧、精神分裂症及躁郁症,尤其对自知力恢复、对心理过程充分理解、增强自我掌控力方面,帮助尤为明显。

有几种方法可以从失眠和抑郁中恢复过来:
第一、注意睡眠时间。白天尽量不睡觉,把睡觉的时间留到晚上。睡前可以做一些放松的事情,洗个热水澡,不要玩手机,避免大脑过度兴奋。
第二、重度失眠患者睡前可服用地西泮。一般不推荐这种方法,因为长期使用地西泮会产生副作用,形成依赖。
第三、保持安静的环境。安静的环境可以帮助患者入睡,让被褥舒适。如果周围光线明亮嘈杂,可以试试耳塞和眼罩。睡前可以滴几滴精油,放几首摇篮曲。
第四、睡前禁止喝咖啡。喝完咖啡不容易睡着。患者可以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营养。

吕志勤主任医师内科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锥体外系疾病、神经科疑难病症和神经心理障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