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心力衰竭,应当第一时间就心力衰竭进行医治,防止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危及生命,针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利尿,扩张血管,另外在积极纠正心力衰竭的同时,明确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发病是什么,及时去除原发病诱因,比如多见的感染,劳累,心律失常等,另外常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就是冠心病,所以如果本身有冠心病,平时一定要按时医治,定期复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引起心衰的诱因发作以及心脏功能下降。
心力衰竭是心脏肌肉失代偿的表现,其无法完全治好,仅可通过药物或者针剂缓解症状。常用药物为洋地黄类的西地兰、地高辛。如合并下肢水肿,可兼用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氢氯噻嗪等。如合并心率加快,常用药物为倍他乐克、普萘洛尔等。如合并心肌供血不足,可口服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如长期心力衰竭出现心脏瓣膜功能减退,可采取手术瓣膜更换治疗。
心力衰竭又称“心肌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控制钠盐摄入,心衰病人血容量增加。且体内水钠滁留,因此减少钠盐的摄入有利于减轻水肿等症状。但应注意在应用强效排钠利尿药时,过分严格限盐可导致低钠血症。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短、乏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的特点。还可能出现双下肢水肿、颜面部水肿、腹水、胸水,通过治疗可能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淤血的表现。
咳嗽胸闷是心力衰竭的表现。心力衰竭指的是心脏射血的能力下降,射出的血液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从而在心腔中储留。所以心力衰竭的症状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症状,比如能够引起肢体的乏力,体力活动耐力的下降,肝肾脑功能的异常。另一方面就是体液储留,在肺部会形成淤血,出现胸闷,气短,咳嗽的表现,还可以出现下肢的水肿等。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上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首先是病因治疗和消除诱因。包括对导致心功能受损的疾病的,早期治疗并积极消除各种诱发因素,如控制感染、心律失常等。其次是治疗,包括对病人进行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指导,体重管理、饮食管理、注意休息和活动,控制钠盐的摄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