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心脏病应该怎么治疗??我怀孕之后一直都没有去...

会员21037806 49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妊娠期心脏病应该怎么治疗??我怀孕之后一直都没有去做过孕检,后来的时候怀孕快五个月的时候才去做孕检,结果发现我自己有妊娠期心脏病,之前是没有的,我现在很担心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怎么治疗妊娠期心脏病啊?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刘巧花 医师 河北省巨鹿县西郭城卫生院妇产科 一级甲等
擅长:不孕不育。常见疾病
已帮助用户: 105207
问题分析: 您好,治疗妊娠期心脏病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限制体力活动。
意见建议:增加休息时间,尽量取左侧卧位以增加心搏出量及保持回心血量的稳定。二、避免情绪激动。三、进高蛋白、少脂肪、多维生素饮食。四、消除损害心功能的各种因素,如贫血、维生素尤其是b1缺乏、感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您好,此处仅限于做出评论,补充提问将会被删除,因为回答者无法在这里做出回答。
有用0
相关问答

妊娠心脏疾病涉及多种类型,其表现形式也较为复杂和多样。
这种情况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血流动力学改变、电传导异常等一系列的表现,比如呼吸困难、进行性、劳力性、胸闷、胸痛、心悸、乏力等。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的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呼吸急促时,病人会有直立呼吸、不能平卧、喉间喘鸣、有濒死的感觉。心律失常的表现是因为心肌缺血,会牵涉到背部、左上肢、上腹部等处的疼痛,而在主动脉夹层的时候会出现胸闷、剧烈撕裂样胸痛等情况。如果出现了高血压,会出现头痛、头晕、厌食、水肿、烦躁、紧张、焦虑等症状。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妊娠期心脏病的处理,具体分析如下:
要对孕妇的心脏进行评估,比如,心脏功能是1-2级,就可以继续怀孕。如果是三级、四级以上的话,会对孕妇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威胁,在整个孕期都会有生命危险,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到生命。而且35岁以上的孕妇,如果怀孕后有心脏病,风险会更大。主要是因为心脏功能的变化,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因此,怀孕32-34周的孕妇要格外注意,尤其是在怀孕32-34周。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妊娠期心脏病的护理平时要注意多做运动,多休息,每天要保证12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平时多吃高蛋白质低脂肪高维生素的食物,少食用盐,每天要注意3-5g的盐,避免出现浮肿,适当补充营养,同时还可以减少体重的增长。
孕期心脏病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怀孕以前就有的心脏病,主要是风湿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肥胖等都是比较罕见的。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妊娠期心脏病的高发人群如下:
(1)怀孕之前就有心脏病的人,在怀孕之前就有过心脏病,在怀孕过程中,心脏负担会增加,很容易引起妊娠期心脏病。
(2)肥胖或血脂异常者,肥胖和血脂异常均为诱发心脏疾病的危险因子。
(3)怀孕时有抽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加快冠心病的发生,同时也是诱发心脏疾病的危险因子。
(4)精神紧张、情绪化等,是诱发心脏疾病的危险因子。
(5)多胎妊娠的妇女,其心脏负担比单胎的妇女要大,并有可能诱发妊娠期心脏病。
(6)高龄产妇,由于其年龄和心肺等器官机能减退,容易诱发该种疾病。

王凤英主任医师妇产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高危妊娠、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瓣膜性心脏病应该可以通过药物、手术进行治疗。
对于瓣膜狭窄的病人,可以进行外科瓣膜置换术和球囊扩张术。对于瓣膜闭合不全的病人,可以采用手术瓣膜替换和瓣膜成形术。如果是瓣膜性心脏病,且无手术指征,且伴有心衰,应立即入院,服用药物来控制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要服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如果不能耐受,可以改用氯沙坦,厄贝沙坦等。如果效果不佳,可以联合应用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根据其具体的处理方式而定。
先天性疾病有些人会随着年纪的增加而自行愈合。心律不齐患者可以通过口服倍他乐克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或者通过射频消融来治疗来进行治疗;如果出现心肌梗塞,可以口服抗血小板的药物,比如阿司匹林,如果有必要,可以做搭桥手术。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早睡早起,定期开窗通风,有利于身体恢复。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