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TC、LDL-C、Hb、ALB代表什么,正常值是多少

会员25173263 60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TG、TC、LDL-C、Hb、ALB代表什么,正常值是多少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反反复复飞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朱慧芳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脑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肠子宫内膜异位,月经不调,...
已帮助用户: 1367
问题分析:TG是甘油三酯,TC是血清总胆固醇<5.17mmol/L,LDL-C是低密度脂蛋白,Hb是血红蛋白,ALB是白蛋白。
意见建议:TG正常值通常是<1.70mmol/L,男性一般在0.45-1.81mmol/L 之间,TC正常值应该是2.9-5.7mmol/L,LDL-C正常值为2.07-3.12mmol/L,这个是越低越好的,Hb是血红蛋白120-160g/L,ALB正常为35-55g/L。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祝您健康。
有用0
相关问答

血脂正常值是2.6mmol/L,具体分析如下:
血脂是由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组成,随着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疾病的发展了解的不断加深,血脂的正常值也会随之改变。目前,人们更注重的是LDL,LDL低于2.6mmol/L。但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低于2.0mmol/L。对于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建议血压在1.6mmol/L以内。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口服他汀类调脂药物等是控制血脂下降的有效方法。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在安静状态下,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在90-139mmHg,舒张压在60-89mmHg。
血压一般以肱动脉血压为标准。偶尔血压偏高或偏低,自身无不适症状,只需要进行复测血压。血压可以判断心脏功能与外周血管的阻力,也可以辅助医生诊断疾病、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判断治疗疾病等。诊断高血压或者低血压,一般不能仅通过一次测量结果下定论,需要多次测量,进行综合判断。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上肢血压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则为低血压。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现身体不适,比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心血管内科等科室就诊。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pao2是用英文写成的动脉血氧分压,通常指的是75-100mmHg,指的是氧分子在血液中的溶解对血液的压力,而氧分子的浓度和氧分压和外部呼吸的功能状况有关。
血氧分压是人体缺氧的一个敏感指标,如果血压在60mmhg以下,就会有呼吸衰竭的危险,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血氧分压降低,说明通气障碍,换气功能障碍。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分压升高会导致通气障碍。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正常情况下,胎儿时期的侧脑室宽度不会大于10mm,超过10mm说明是侧脑室变宽。正常情况下,在青年时期,这一值不会有多大的改变,会随著年纪的增加而略微增加,多达10mm,多则不会超出15mm,超过15mm则需要考虑与脑萎缩、脑水肿等因素有关。如果头颅CT、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显示,出现了侧脑室变窄,则要综合各种影像学特征和临床症状来确定。

张捷主任医师外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已帮助用户:5
擅长:采用立体定向手术及脑深部电刺激等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舞蹈症、脑性瘫痪、抽动秽语综合征等运动异常性疾病;采用定向手术和吗啡泵等治疗顽固性疼痛、癌性疼痛;采用微血管减压术及射频毁损术等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采用定向手术进行大脑深部病变的活检及治疗等。

不同的情况下,血糖正常值通常存在差异。
血糖是血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人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血糖的数值常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一个依据。空腹血糖一般在3.9-6.1之间。随机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不超过11.1。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1.1。在日常生活中,高血糖患者要注意饮食。少吃多餐,少吃高糖食物,适当运动,增加排汗。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通常情况下,55岁时,血压在140mmHg以上或在90mmHg以上,而在90mmHg以上的情况下,属于正常的血压。
正常的血压波动是有波动的,要在同一天,多次,静息的情况下进行。一次的血压超过了正常值,就无法诊断出不正常的血压。压力、睡眠质量差、情绪焦虑等都会对血压产生影响,所以在测量血压时要注意放松,不要太紧张。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