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半月个月的宝宝发烧到39度4,到医院里医生给开了一...

会员26331386 0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六个半月个月的宝宝发烧到39度4,到医院里医生给开了一些感冒药(小儿伪麻美芬滴剂、美林、克感利咽颗粒、羚黄宝儿丸)吃了退热的药,烧就退下去了,过五个小时左右,又起烧了,我该怎么办?(是继续吃退烧药,还是去医院看已经晚上吃了一次,白天吃了两次,过一会儿又烧起来了?(烧的最严重的一次是39度7或39度8,我该怎么办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去医院开了一些药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要不要去医院看,这个退烧药还能继续吃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常绍鸿 副主任医师 新乡市中心医院儿科 三级甲等
擅长:新生儿常见病的诊治。
已帮助用户: 10072
问题分析:小孩发烧有很多原因可以引起,是不是白天运动量太大出汗后凉到背部了引起半夜发烧,这个时候你可以用温水擦洗宝宝全身,特别是胳膊窝下,
意见建议:不能把宝宝捂的太紧,给小孩吃点退烧冲剂,随时用体温计测试她的体温,喝完药后如果很快就出汗那就好了,
有用0
相关问答

孩子发烧时可以到医院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通过血象分析,如果周围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偏低,中性粒细胞偏低,淋巴细胞升高,多数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可以给予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体温没有及时得到控制,宝宝发烧到39.7℃可能会烧坏。由于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宝宝通常免疫力、抵抗力较差,可能易出现发烧的情况,如果宝宝的体温没有及时得到控制,可能会出现抽搐、呕吐等症状,可能会出现高热性癫痫、高热惊厥等情况,存在损害宝宝脑部神经的可能性,因此,如果宝宝体温没有及时得到控制,宝宝发烧到39.7℃可能会烧坏。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布洛芬泡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毛巾湿敷额头、擦拭腋下等方式给宝宝物理降温。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一般情况下,8个月宝宝发烧到38.5℃应及时通过物理降温、使用药物等方式给宝宝退烧。如果8个月的宝宝发烧到38.5℃,家长应及时通过用热毛巾湿敷宝宝额头、擦拭宝宝腋下等物理降温的方式,来促进宝宝退烧,还可以适当增加宝宝饮水量,给宝宝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此外,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泡腾片、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药物给宝宝退烧。在宝宝逐渐退烧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较多汗液分泌,家长应注意及时给宝宝更换衣服,避免宝宝感冒。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通常情况下,六个月宝宝发烧不退,家长可以按照医嘱给宝宝使用药物、物理降温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使用药物:六个月宝宝发烧不退,家长可以按照医嘱给六个月宝宝使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降温:六个月宝宝发烧不退,家长可以按照医嘱用温水打湿毛巾后,擦拭六个月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等部位,可以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通常来说,六个月宝宝发烧后起红疹的处理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六个月的孩子在发热后会有红疹,多见于幼儿急疹,一般发生于发热三日,在3-7天内会自行消退。在出疹子的时候要多给孩子多饮水,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苹果、梨等。还可以通过血液常规来检测孩子是否存在病毒感染,确认口服一些抗病毒口服液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宝宝营养摄入均衡,睡眠充足,注意加强护理,定期进行常规体检,有助于宝宝健康成长。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儿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呼吸神经疾患、小儿癫痫等疾病的诊治。

宝宝发烧可以选择物理降温,也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按体重服用如果出现发烧时脸色苍白、精神萎靡,持续高热39°维持六个小时以上不退,或者有惊厥状态以及口服退热药以后无法退热的,都是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的,而且发热期间尽量是可以检查血常规,明确发热原因。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