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从10月31号凌晨2点开始上吐下?一岁宝宝从10月....

会员31810049 29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一岁宝宝从10月31号凌晨2点开始上吐下?一岁宝宝从10月31号凌晨2点开始上吐下泻、打了三天点滴、现在不吐了,到今天三号了,还是拉的黄水,而且老是哭闹,一睡醒眼还没睁开就开始哭,一哭就是十几分钟怎么都哄不住,吃的药是秋泻灵合剂、吃两天了,我看还是拉黄水,怎么办???。以前都是两天就好了没有过敏和遗传史现在水也滴了药也吃了,还是拉黄水怎么办?帮帮我、、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徐林香 医生会员 林香卫生室妇产科 一级丙等
擅长:不孕不育 子宫肌瘤 阴道炎
已帮助用户: 82888
问题分析: 你好:你的孩子可能是感染性拉肚子,感染性腹泻病是极为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意见建议:你好:建议你去正规医院检查,也可以用思密达或思连康,珠芽蓼止泻颗粒,整肠生等药物治疗,要按说明服用。祝宝宝早日康复。
有用0
相关问答

多数是由于喂养不当以及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如果宝宝是奶粉喂养,奶粉不要沏的过稠、过稀、过凉、过冷,要少食多喂。如果宝宝是母乳喂养,产妇在饮食上以易消化、流质、清淡饮食为主,避免服用辛辣刺激、油腻性的食物。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一般情况下,一岁多宝宝出现上吐下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具体内容如下:
一、多数原因是由于饮食方面的原因,比如进食过多、过快、食用酸奶、冰淇淋等冷食、食用过多的零食、甜点等。
二、如果一岁多宝宝滥用一些药品,可能会导致一岁多宝宝上吐下泻腹泻,例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等。
三、在寒冷季节,一岁多宝宝腹部局部着凉会导致上吐下泻。
四、如果是由侵入性的细菌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则可能使一岁多宝宝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是因为感染了病毒,大部分是轮状病毒,或者是诺如病毒,考虑为消化不良或者是急性胃肠炎造成的。如果宝宝不发烧,精神状态好,能够自行喝水,尿量没有减少或者是轻微减少,口服益生菌加上助消化药观察。

陈瑶副主任医师儿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诊治各种新生儿期疾病:如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以及婴幼儿期疾病:如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婴儿肝炎综合征等,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产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及危重新生儿的救治。

一般来说,一岁宝宝适当吃红薯好。
红薯属于粗粮,富含膳食纤维,以及高品质的蛋白质、钙、铁等营养物质。一岁宝宝适当吃红薯对身体比较有好处,特别是大便干燥、容易便秘的宝宝,可以改善肠胃功能,润肠通便,促进消化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消化功能不成熟,过量吃红薯容易导致宝宝腹胀、呕吐、腹泻等,影响其身体健康。

卢成瑜主任医师儿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急慢性咳嗽、喘息性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以及儿童营养、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治

一岁宝宝贫血可以吃以下的食物:
一、动物肝脏。肝脏有丰富的营养素,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每100克肝含铁25毫克,容易被吸收,可以加工成各种儿童食品。
二、瘦肉。瘦肉虽含铁量不高,但对铁的利用率与猪肝将接近,购买和加工容易,宝宝比较喜欢吃。
三、鸡蛋黄。每100克鸡蛋黄含铁7毫克,虽然铁的吸收率仅3%,但原料易得、方便,还有其他营养素,是较好的补铁食品。
四、动物血液。猪血、鸡血、鸭血等铁的利用率为12%,若干净卫生的血豆腐,也是预防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方便食品。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

一岁宝宝肺炎比较严重,如果不及时积极治疗,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临床上经过检查,一旦确诊肺炎后,应该积极抗感染治疗,抗生素应该及早使用,越早治疗预后越好,并发症也就越少,抗生素的疗程7-10天或者更长时间,同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一般体温恢复正常后7天,症状比较稳定,可以停用抗生素,复查血常规、胸片等。

王玉玮主任医师儿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小儿心血管专业及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特别对儿童心身性疾病、儿童心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科学育儿、儿童营养等有深入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