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了抑郁症已经10多年,一年睡不上半年...

会员3197130 51-65 已回复
我得了抑郁症已经10多年,一年睡不上半年觉,去医院查后服用了这三中药:《盐酸舍曲林片(早晨吃两片)、酒石酸唑吡坦片(晚一粒)、氯硝西泮片(晚两片)》,服用时间半年(已经服用两个月);医生告诉我用半年、可我定了5个月的药,按照医生的规定服用后目前症状:1.睡眠挺好;2.思维不敏捷;3.走路不稳、反映慢。这种状况的条件下我用不用接着使用?可不可以减量?减后能不能反弹?
医生回答共1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张丽 河北邢台爱家心理咨询中心心理诊所
擅长:心理咨询,情感咨询
已帮助用户: 11099
你好:
你需要继续服药,此时不能减少药量,还需要继续稳固治疗。
当药物用完后,请及时和院方联系,进行药物的更换和调节药量!
有用0
相关问答

抑郁症需要由专业的医师来进行诊断,对于普通人而言想要判断是否有抑郁症可通过以下症状来判断。
1. 情绪持续低落:患者经常感到悲伤、绝望、空虚,持续时间较长,难以摆脱。2. 兴趣和愉悦感减少: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爱好失去了兴致,感到无聊、冷漠,无法体验到正常的愉悦感。3. 睡眠质量差:无法入睡、早醒、睡眠不深、多梦等。4. 疲劳和精力减退:常常感到疲惫或无力,即使进行轻微的活动也感觉劳累。5. 注意力和集中力下降: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决策能力减弱。6. 自我评价过低:对自己产生消极的评价,自卑、负罪感等。
如果身边有上述症状持续了两周以上,则可判断有抑郁症的可能,建议尽快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对于轻中度的抑郁患者,通常可用药来治疗,如同仁堂巴戟天寡糖胶囊,其成分为巴戟天低聚寡糖,具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用于轻中度抑郁症中医辨证属于肾阳虚证者,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可达到较优的治理效果。

崔界峰副主任医师精神科回龙观医院已帮助用户:26
擅长: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与催眠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叙事疗法,针对情感困扰、婚姻家庭关系、夫妻治疗、性心理障碍、亲子关系、网络成瘾、焦虑恐惧、精神分裂症及躁郁症,尤其对自知力恢复、对心理过程充分理解、增强自我掌控力方面,帮助尤为明显。

抑郁症有一定的遗传几率,但是并不是百分之百的遗传。患抑郁症的人更多的时候是性格方面的,因素,比如自我评价比较低,或者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这些才是最主要的因素。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最怕重大的精神或生活事件刺激,如丧亲、离异、过度惊吓、重大财产损失等,容易造成病情加重或复发。遇到重大的不良刺激一定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抑郁症神经衰弱会导致早醒,早醒失眠是属于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可以口服营养神经的药物来调节,抑郁症常见表现主要为情绪低落、兴趣降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容易自责、自卑、饮食睡眠差。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

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是抑郁症比较典型的症状。若怀疑自己患上了抑郁症,建议前往医院明确诊断,尽早治疗。
对于抑郁症的患者,其常见的症状就是情绪低落,常常感到沮丧、悲伤、消极和无望,这种情绪低落会持续存在,并且不易被外界所改变。此外,患者还可能失去对原本感兴趣的活动和事物的兴趣,无法从中获得乐趣和满足感。抑郁症还表现为焦虑、思维迟缓、自责自罪、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症状。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早用药治疗,例如帕罗西汀、丙咪嗪片等。
患者也可以考虑选用中成药治疗,如同仁堂巴戟天寡糖胶囊。该药物温补肾阳,常用于轻中度抑郁症中医辨证属于肾阳虚证者,可较好地改善抑郁情绪、心绪低落、失眠多梦、疲倦乏力等症状,且药性温和,不易出现不良反应。

崔界峰副主任医师精神科回龙观医院已帮助用户:26
擅长: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与催眠疗法相结合的方法、叙事疗法,针对情感困扰、婚姻家庭关系、夫妻治疗、性心理障碍、亲子关系、网络成瘾、焦虑恐惧、精神分裂症及躁郁症,尤其对自知力恢复、对心理过程充分理解、增强自我掌控力方面,帮助尤为明显。

抑郁症患者除了采取药物治疗以外,还可以应用按摩疗法。首先需要按摩的穴位是太阳穴,此穴位能有效的起到醒脑安神的作用,睡前轻柔按摩,舒缓紧张大脑,有利于睡眠,其次是檀中穴,该穴位按摩能够起到舒缓心烦,心燥,烦闷易乱的不良心理感受,最后可以进行足部的太冲道,行间两穴位的按摩。具体穴位需要专业按摩师帮助患者指导治疗。

刘强副主任医师精神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已帮助用户:0
擅长:失眠,紧张,焦虑,恐怖各种情绪障碍,抑郁症,婚恋问题,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