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可通过冠脉造影、急诊溶栓等方式进行治疗。
患者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在12个小时内连续出现胸闷疼痛,就要及时就医进行急诊血管造影术和急诊血栓栓塞治疗。术后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各项指标,尽量不要在床上躺着,给予氧、心电监护,同时还要给予规范应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在此过程中要注意防止突发的突发事件,如: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等。
判断心肌梗死的位置主要通过心电图上相应导联的ST段抬高进行定位诊断的。V1~V3提示前间隔心梗;V3~V5显示局限前壁心梗;V5到V7之间,I,avL暗示前侧壁心梗;V1至V5暗示有广泛的前壁心梗;
II,III,avF表明下壁心梗;V1~V3、II、III、avF提示下间壁心梗;
V5~V7、II、III、avF提示下侧壁心梗;I、avL提示高侧壁心梗;V7至V8暗示正后壁心梗。
在临床中会遇到一些特殊的病例,由于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复杂,医生很难判断其是否符合这一规则。多数时候是遵循这一规则的,但是个别时候也会出现不遵循的现象。
急性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是在心肌梗死后一个小时内发生的,此时血管突然闭塞,造成远端心肌缺血,但大部分心肌还没有坏死,此时进行急救措施一般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可以是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来抑制血小板聚集。还可采用静脉溶栓的方法,如使用尿激酶、链激酶、瑞替普酶等。必要时,患者还可在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使血管通畅,恢复心肌供血,改善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与短时间内的过度活动、情绪波动、不良生活习惯、应激状态有关,诱因复杂。
如果患者因搬运重物或剧烈运动导致身体出现过度劳累、心率大幅上升等情况,很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发汗眩晕等心肌梗死症状;此外,长期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易导致血管堵塞,也可能加重心肌梗死风险。因心肌梗死患者多伴有心绞痛的症状,建议患者可遵医嘱及时用药治疗,减轻发病风险。可选用通心络胶囊进行治疗,该药物能够降脂抗炎抗凝,保护血管内皮;稳定逆转斑块、解除血管痉挛,有效治疗心肌梗死,延缓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发作的主要治疗方法,患者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急诊冠脉造影手术,如果血管病变严重,可植入支架,必要时行搭桥手术。同时要给予患者安静卧床休息,心电监测,定期复查心肌酶、心电图,完善心脏彩超。同时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倍他乐克、培哚普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瑞舒伐他汀等药物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