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饭后1-3小时反流食!

会员50734632 25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经常饭后1-3小时反流食!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是~做胃镜检查是浅表性胃炎《胃窦》正在服用吗丁啉,B6,雷尼替丁,消炎利胆片,溃疡胶囊,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该怎么治疗啊?

医生回答共2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李岩 副主任医师 锦州市中心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擅长脑血栓,脑出血,颅内感染,脱髓鞘性病变等神经系...
问题分析:你好,由于吃饭后胃的压力大,贲门肌肉松弛造成的。
意见建议:建议不要吃饭过饱,可以口服吗丁啉,促进胃肠蠕动
有用0
谭华 主治医师 未收录医院内科 一级
擅长:内科常见病的诊治。
已帮助用户: 16541
病例分析:您好,根据您的资料现回复如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可用奥美拉唑胶囊,克拉霉素胶囊,胃复安片,利胆片吗丁啉片治疗。
意见建议:建议,注意休息,饮食清淡,饮食规律,注意保暖,戒烟戒酒,避免进食油腻刺激辛辣食物。积极治疗
有用0
相关问答

反流食管炎可以通过胃镜检查、24小时食管ph检测等明确具体情况。
反流食管炎的诊断主要有胃镜检查,主要用于诊断有无逆流性食管炎、出血、穿孔、溃疡等并发症;24个小时内可以通过测量食管ph值来判断;其他的检查手段有X线、核素扫描、钡透、酸滴注等,一可以在医师的建议下进行。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通常情况下,反流食管炎患者会出现这些症状:
1、反酸,反流,多发生于饱餐后,而且如果是夜间反流还会严重影响睡眠的质量。
2、吞咽疼痛,因食物团刺激发炎的食管或食管痉挛引起。痉挛性疼痛与烧心的分布和放射部位相同。食团在食管炎区及部分狭窄或运动功能不协调区使食管急性扩张,发生第三收缩或痉挛。
如果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做个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反流食道炎骨后烧灼感、反流等症状。
反流食管炎是一种由胃部和十二指肠的内容物逆向进入食管而导致的食管炎症,在内窥镜下会出现食管粘膜的损伤,也就是食道糜烂或是食道溃疡。一般以胸骨后烧灼感、反流、胸疼为主,吃完饭后往往会有烧心的情况,晚上反流也会导致失眠。
日常生活中,建议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提供安静的环境以缓解压力,。

刘正新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长期从事内科消化专业临床工作,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对于胃肠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从事消化内窥镜工作十余年,能熟练的进行各种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主要科研方向是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血糖是指血浆当中的葡萄糖的浓度,血糖是用来诊断和判别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的重要指标。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糖负荷以后两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者是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测血糖非常重要,血糖低于7.8mmol/L表示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偏高,说明患者对葡萄糖处理能力下降,说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需要口服降血糖药物来控制血糖。

孙香兰副主任医师内科山东省立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分泌常见病的诊治。

饭后半小时不可以艾灸,不利于身体健康,具体分析如下
饭后半小时不要艾灸,因为艾灸具有行气活血的作用,吃完之后,体内的气血会聚集在胃部,有助于消化,如果此时进行艾灸,会造成胃液的亏空,不但没有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反而会对胃部的消化造成一定的阻碍。一般可以在饭后1-2小时艾灸,在艾灸之前,要先饮用一口温水,在艾灸之后要喝一杯温水,艾灸后要用衣物遮挡。

陈秀杉副主任医师中医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手术或药物治疗各类肛肠疾病,如肛内外炎症、肛裂、痔、瘘、肛乳头肥大等。擅治中医内科各类疾病;中医儿科杂病。

餐后三小时血糖正常值即空腹血糖正常值(空腹血糖正常值是3.9~6.1毫摩尔/升,血浆血糖正常值是3.9~6.9毫摩尔/升)。正常人的血糖的产生和利用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潘永源主任医师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糖尿病 甲亢 甲减 妊娠糖尿病 高血压 骨质疏松 高尿酸血症 肥胖 更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