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您好!老年人偶尔血压会偏高,现在胃不舒服,如果...

会员52483527 65岁 已回复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医生您好!老年人偶尔血压会偏高,现在胃不舒服,如果服用胃必治,会引起高血压吗?
医生回答共3条医生回复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关注
杨庆玺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泰山疗养院内科 三级甲等
擅长:心房颤动,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
已帮助用户: 4058
问题分析:这是高血压的症状,平时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
意见建议:可以口服卡托普利,复方罗布麻片,复方利血平片,最好是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祝你健康
有用0
关注
邓凌艳 医师 邵阳市邵东县人民医院内科 二级甲等
擅长:脑血管病
已帮助用户: 294
问题分析:血压正常情况下会波动,活动后可能偏高,测量血压应在安静卧床休息后测量或者晨起测量为标准,不同日两次血压升高超过140/90mmhg,才能叫高血压,否则不算
意见建议:建议你按标准测量血压,如果偶尔高一次暂时不用处理,定期监测,减少食盐摄入,胃必治不会引起高血压
有用0
关注
申翠娟 医师 石家庄平安医院中医科 其他
擅长:癫狂,痫证,噎嗝
已帮助用户: 3262
问题分析:你好,胃不舒服可以吃胃必治,这个不会引起血压升高的。如果在不同日三次的血压都高,就属于高血压病了,需要规律吃降压药。建议老人要多测血压,看看是不是高血压病。
意见建议:老年人胃不好,在饮食上注意不要吃辛辣生冷有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热的,软和的食物。适量活动,控制体重。
有用0
相关问答

老年人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导致骨质疏松、高血压、脑中风、糖尿病等疾病。高血压是一种常见而又凶猛的症状,适当的补钙对于某些人群有神奇的降压作用,而高血压这种悄无声息的杀手却让人望而生畏,主要是因为这种病很多年都没有任何症状,会无声无息地伤害到人体的血管和其他器官。研究显示,对某些人来说,增加钙摄入量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调查显示,每天摄取1300毫克钙的人比每天摄取300毫克钙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高12%,40岁以下的人降低24%。补钙的保健品种类很多,除了价格、品牌等因素外,还需要根据身体情况选择适合的产品,中老年人补钙建议采用食补和钙片。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如果老年人不患高血压,在140mmHg和90mmHg以下就是正常的范围。如果老人本身患有高血压,老年高血压,血压降至140mmHg和90mmHg以下,就达到了正常范围。对于年龄大点的老人收缩压可以放宽到150mmHg,并且对于老年降压,要有一个目标,要注意血压的保持,避免波动过大。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中午血压可能会偏高,存在个体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通常有少部分病人会在中午血压偏高,大部分病人的血压成双杓型,早上和下午血压会有两个峰值,其他时间血压会下降,不过也有少部分病人的血压不成双杓型,在中午或者睡觉之前会有血压升高。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工作状况等因素有关,可能会出现交感神经亢进,从而引起血压上升,也有少部分人会出现中午血压偏高的情况。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

正常成人的血压正常值不受年龄限制,老年人的正常血压值仍然是小于140/90mmHg。如果是6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是收缩压在140~150mmHg,舒张压小于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如果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血压目标值是小于130/80mmHg;如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了脑出血,血压目标值不能低于160/100mmHg。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的正常血压收缩压是小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是小于等于90毫米汞柱,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硬化,弹性降低,血压会逐渐升高,对心脏、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加重,要有效地控制血压会降低心脑肾的并发症。

龚新宇副主任医师内科中日友好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内科、心血管疾病

老年人轻微高血压中风,需要根据出现的原因进行治疗。
中风有多种病因,例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外伤或肿瘤。另一部分是因为全身因素导致了血液动力学和微循环障碍,比如糖尿病,高血脂等都可以造成脑供血不足。动脉粥样硬化等,由多种病因所致动脉炎,还可导致或高血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亦为其病因。所以平时要注意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避免不良因素导致动脉硬化,防止血栓形成,同时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轻度高血压,还应主动控制饮食,视血压情况,给予合适降压药物,立足一级预防,中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周恒副主任医师内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已帮助用户:0
擅长:心肌重构与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