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也可以考虑早期介入治疗。对于狭窄度>50%的部位进行球囊扩张。髂动脉扩张后需要植入支架,股浅动脉要慎重植入支架。激光血管成型术效果不佳,目前应用并不广泛。戒烟,戒烟可以明显延缓病情的继续加重;合理安排膳食,多食用低盐、低糖、高纤维素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性食物,如豆类水果、蔬菜等;进行适当的步行锻炼,可增加患肢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缺血。
临床上按肢体缺血程度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为局部缺血期,患肢麻木、发冷、怕冷、轻度间歇性跛行,经短暂休息后可缓解,检查发现患肢皮肤温度较低,四肢较白,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较弱,可反复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
第二期是营养不良期,上述症状逐渐加重,间歇性跛行距离逐渐缩短,直至持续性静息痛,夜间更为剧烈,患肢皮肤温度明显降低,皮肤明显发白或紫癜,皮肤干燥,无汗,趾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第三个阶段是坏死期,病情继续恶化,患肢趾(指)端发黑、干瘪、坏疽、溃疡形成,持续剧烈的疼痛,迫使病人日夜屈膝坐在床上,或借助下垂的肢体减轻疼痛,肢体肿胀明显。
动脉硬化闭塞症一般选择保守治疗为多,主要注意低盐低脂饮食,同时长期服用降脂药物和抗凝制剂,改善动脉硬化。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少吃油脂类食物,每天坚持进行适量的运动,也能帮助控制病情发展。
就诊医院做检查提示有动脉硬化闭塞。动脉硬化闭塞首先要查找一下闭塞的部位,评估动脉闭塞的程度,才能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总体来说都需要给予抗凝抗栓治疗。必要时给予溶栓治疗。
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发生在下肢,临床主要表现为缺血症状,多数为肢体慢性缺血,偶尔可见急性缺血。症状的轻重与病程进展、动脉狭窄及侧支代偿的程度有关。
1、Ⅰ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患肢麻木、发凉的自觉症状。
2、Ⅱ期: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表现为活动之后出现下肢供血不足,从而产生肌肉疼痛、痉挛或疲乏无力,必须停止活动或行走,休息1~5分钟后才能缓解,再继续行走相同的距离又出现疼痛。
治疗上首先要从生活方式上进行改善,保持低盐、低脂饮食,绝对戒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药物上需要给予患者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改善微循环等药物对症治疗,同时定期复查。